大家好,我是北京陈大夫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喉咙里老像卡着个东西,像一口肉没咽下去,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有时候还觉得脖子发紧,像被人轻轻掐着一样?
去医院检查吧,做喉镜、拍片子,啥问题都没有;可这感觉就是挥之不去,吃饭时明显,一紧张更严重。
如果你有这种困扰,那今天这个方子你一定要记住了——半夏厚朴汤。
这个病在中医里有个特别形象的名字,叫“梅核气”——就像梅子的核卡在喉咙里,咯得慌。
《金匮要略》里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这里的“炙脔”是什么意思?
“脔”就是小块的肉,“炙脔”就是烤肉,想象一下,炒菜时不小心一块肉粘在喉咙口,不上不下的,特别难受。古人用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异物感,真是生动又贴切。
那为啥会这样?胡希恕老先生说,这病根子不在喉咙,而在“气结”和“痰饮”。简单说,就是情绪不畅,气机郁滞,再加上脾胃功能弱,水湿运化不了,痰湿就停在了咽喉和中焦。
气堵着,痰黏着,两者纠缠在一起,就形成了那种“卡着”的感觉。
你注意看,这种人往往还伴有其他症状:胸口或胃里发胀,吃饭没胃口,容易打嗝,反酸,甚至恶心。
这说明问题不光在喉咙,还在胃。胡老就特别强调,这个方子不光治“梅核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这类“胃气不和”的问题也特别管用。
那半夏厚朴汤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来看它的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半夏是主将,化痰、降逆、止呕,专门对付“痰气交阻”;
厚朴行气除满,把堵在胸腹的那股气给散开,解决“胀”和“闷”;
茯苓健脾利湿,把停在体内的水饮排出去;
生姜温胃止呕,还能助半夏化痰;
苏叶疏肝理气,解郁宽中,特别适合情绪波动大、压力大的人。
五味药合起来,行气、化痰、降逆、健脾,不光把喉咙里的“假异物”清走,还把胃里的胀气、湿浊一起调理了。
所以很多人吃了之后,不仅喉咙舒服了,胃口也好了,打嗝反酸也少了。
临床上,这个方子用得特别广:
女性更年期前后,情绪波动大,老觉得喉咙堵;长期压力大、爱生气的上班族,一紧张就喉咙发紧;慢性咽炎、反流性食管炎,有异物感但检查无异常;胃动力不足,饭后腹胀、嗳气、恶心。
而且不光是“梅核气”,只要是“气滞痰阻”引起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胸闷、心悸,辨证对了也能用。
胡老还常把这个方子和“茯苓饮”搭配用,尤其是那种胃虚、消化差、痰湿重的病人。茯苓饮健脾消食,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两方合用,标本兼顾,效果更强。
不过也要注意:这个方子偏温燥,适合舌苔白腻、口不干、怕凉的寒湿或痰湿体质。
如果是那种舌红少苔、口干咽燥、容易上火的“阴虚火旺”体质,就不适合了,用了反而会伤阴。
我是陈大夫,喉咙有异物感,别总想着做手术。
有时候,是气和痰在作怪。
要是你觉得有用,就多多转发吧,说不定就能帮正需要的朋友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14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