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医案
2025
11-05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医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浅析

辨证分型

1,中虚气滞证(简称气滞型):胃脘痞满,空腹胀痛,得食暂缓,压痛,噫气不畅,纳呆食少,大便溏薄,倦怠消瘦,舌淡、苔白薄腻,脉弦。

2,湿滞寒热型(简称湿热型):胃脘痞闷,似痛非痛不舒,压痛,食欲不振,饭后胀满,口苦口粘,大便不爽,神疲身重,舌暗红,苔白或白滑,脉濡或滑。

3,阴虚胃热证(简称虚火型):胃脘痞胀,饭后尤甚,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压痛,心烦不寐,倦怠乏力,舌偏红、无苔少津,脉细或数。

【治疗方法】

   

消痞汤基本方:党参、白术各15g,枳实、半夏、莪术、苦参各10g,丹参30g,黄连5g。

加减:

气滞型:治宜理气消导,补中消痞。主方消痞汤加黄芪30g,桂枝6g。

湿盛型:治宜益气健胃,和中消痞。主方消痞汤去白术、枳实,加炮干姜5g,炒白芍10g,茯苓15g。

虚火型:治宜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主方消痞汤去半夏、莪术、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20g,乌梅10g。

     【用法】:水煎,复渣,两煎分取200ml,早晚各服1次。3个月为1疗程。

     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胃癌前期病变临床表现之一,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临床认为“虚、滞、湿、火、瘀”存在于本病的全过程。从而拟定补、消、温、清、和5法合用的消痞汤。方中参、术益气健脾,扶正固本为主药,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复邪自却”,是为治本之设;辅以枳实、半夏、黄连辛开苦降,和中消痞,化痰软坚以消除痞法;更助以丹参、苦参、莪术苦辛行气,散瘀消积,清热燥湿而杀虫。诸药合用,虚实并治,标本兼顾,对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和修复病理组织之损伤,根除HP感染,防止胃癌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artContent h1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