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骨折的症状,二,中医治疗骨折,三,中医治疗骨折不同阶段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四软坚散结方,骨折神方   大别山养生堂
2025
08-19

一,骨折的症状,二,中医治疗骨折,三,中医治疗骨折不同阶段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四软坚散结方,骨折神方   大别山养生堂

一,骨折的症状

 

骨折指骨的连续性中断,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骨折症状表现有一定共性和差异,主要症状如下:

 

– 全身症状

– 休克:严重骨折,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等,由于骨折部位大量出血,或因疼痛刺激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可引起休克。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 发热: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若出现高热,则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 局部症状

– 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在骨折部位可出现局限性压痛,这是判断骨折的重要体征之一。

– 肿胀与瘀斑: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软组织亦因受伤而发生水肿,导致患肢肿胀。若骨折位置较浅,血肿表浅,伤后1 – 2天可出现皮下瘀斑。

– 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肢体的形状可发生改变,出现畸形,如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等,这在长骨骨折中较为明显。

– 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即假关节活动。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之一,但检查时应注意避免加重损伤。

– 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同样,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但不可特意去检查,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和损伤。

 

二,中医治疗骨折

 

中医治疗骨折历史悠久,采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主要方法如下:

 

– 初期(伤后1 – 2周):此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 内治法: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物组成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入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加强活血止痛功效。

– 外治法:可选用消肿止痛的中药药膏外敷,如消瘀止痛膏,由木瓜、栀子、大黄、蒲公英、地鳖虫、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将药膏摊于纱布上,敷于骨折部位,定期更换。

– 中期(伤后3 – 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治疗以接骨续筋为主。

– 内治法:方剂可选用接骨丹,药物包含自然铜、骨碎补、血竭、硼砂、当归、乳香、没药、土鳖虫等,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外治法:可采用中药熏洗,选用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防风、白芷、甘草等药物,加水煎煮后,趁热熏洗骨折部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 后期(伤后7周以上):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但筋骨尚未坚实,治疗以补养气血、肝肾,强筋壮骨为主。

– 内治法:常用方剂为八珍汤或虎潜丸。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组成,可气血双补;虎潜丸能滋补肝肾、强壮筋骨,药物有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虎骨(现多以狗骨等代替)、干姜等。

– 外治法:可配合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按摩手法要轻柔,根据骨折部位和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力度,主要目的是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骨折治疗需要及时准确的复位和固定,中医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但严重骨折或有并发症时,应综合考虑采取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

 

请问你是身边有人骨折了吗?骨折发生在哪个部位?是刚刚受伤还是已经处于恢复阶段了?

三,中医治疗骨折不同阶段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初期(伤后 1 – 2 周)

 

– 症状: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压痛明显,局部迅速肿胀,皮肤可有瘀斑,肢体活动受限。因骨折导致气血受损,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故疼痛肿胀较为突出。

–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味

– 剂量:桃仁 10g、红花 6g、当归 12g、川芎 10g、白芍 10g、熟地黄 12g、乳香 6g、没药 6g、延胡索 10g(剂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由医生调整)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二者助桃仁、红花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为臣药;白芍养血敛阴,熟地黄滋阴补血,以防活血化瘀太过而伤血,为佐药;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增强止痛效果,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 用法:诸药加水适量浸泡 30 分钟,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 30 – 40 分钟,取汁约 300ml,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中期(伤后 3 – 6 周)

 

– 症状: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骨折处仍有隐痛,肢体活动时仍有不适感。此时骨折断端已有初步连接,局部气血渐通,但仍需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

– 方剂:接骨丹

– 剂量:自然铜 10g、骨碎补 12g、血竭 3g(冲服)、硼砂 3g、当归 12g、乳香 6g、没药 6g、土鳖虫 6g(剂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由医生调整)

– 功效:接骨续筋,促进骨折愈合。

– 方解: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君药;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协助自然铜接骨续筋,为臣药;血竭、硼砂活血散瘀、止血生肌,增强活血化瘀、促进愈合之力;当归补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共为佐药。诸药协同,发挥接骨续筋、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用法:除血竭冲服外,其余药物加水适量浸泡 30 分钟,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 30 – 40 分钟,取汁约 300ml,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血竭研末,用药汁冲服。

 

后期(伤后 7 周以上)

 

– 症状:骨折处疼痛基本消失,肿胀已完全消退,但肢体活动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可伴有肌肉轻度萎缩,肢体乏力等症状。此时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但筋骨尚未坚实,需要调养气血、滋补肝肾,以促进功能恢复。

– 方剂(以八珍汤为例)

– 剂量:人参 10g(或党参 15g 代替)、白术 12g、茯苓 12g、当归 12g、川芎 10g、白芍 10g、熟地黄 12g、炙甘草 6g(剂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由医生调整)

– 功效:气血双补。

– 方解: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为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本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补血调血,为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两方合用,气血双补,使气血充足,以促进筋骨恢复强壮。

– 用法:诸药加水适量浸泡 30 分钟,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 30 – 40 分钟,取汁约 300ml,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中医治疗骨折不同阶段需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调整用药。此外,患者目前处于骨折哪个阶段?之前是否采用过其他治疗手段?

四,软坚散结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