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施今墨:糖尿病-治疗心法、十大治法与经典对药详解
2025
10-24

施今墨:糖尿病-治疗心法、十大治法与经典对药详解

施今墨的糖尿病治疗心法:十大治法与经典对药详解

李德珍

津梁学舍

2025年10月22日 19:30
北京

施今墨(1881~1969)浙江省萧山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自幼承袭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先生亲授,刻苦攻读,发奋为医,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疗效显著,对糖尿病的治疗尤其独到经验。兹将笔者整理所得,介绍于下。

0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阴虚燥热:施师把阴虚燥热看作是消渴病的根本病机。他说,吾人所以患消渴病者,盖因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所致,其阴亏耗,水源不充,相火独亢,虚火妄炎——热伤肺阴,津液亏竭,渴饮无度;热伤胃阴,消谷善饥,肌肤消瘦;热伤肾阴,精气亏虚,尿量频多。阴虚的产生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养,阴津生成不足,先天责于肾,后天责于脾。

1.2 脾气虚弱:施师认为,三清之表现,反为糖尿病的一个方面,不容忽视的是糖尿病人大多具有神疲气短、不耐劳累,虚胖无力或日渐消瘦等正气虚弱的征象。气虚之证的出现,系因脾失健运,精气不升,生化无源之故耳。脾者喜燥恶湿,一味应用甘寒,若寒滋阴降火之品常使脾胃受损,中焦不运,造成病人气虚更趋严重,病情迁延不愈。

由于脾气虚的存在,糖尿病人尽管多饮多食,但大量的饮食进入体内后没有被人体所利用,而血糖者乃饮食所化之精微也,若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血中之糖就不能输布脏腑营养四肢,积蓄过多则随小便漏泄至体外矣。

从现代医学学的生理功能看,胰腺属中医"脾"的范畴。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必须经过胰腺外分泌细胞分泌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的化学消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如果胰腺分泌这些酶的作用减弱或功能失常,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就会出现气血生化不足的脾虚症状。胰岛素是人体能预利用的原始动力,又是糖尿病与合成的始动环节,胰岛素缺失,可致糖不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乳酸堆积,酮体产生,出现一派热象,饮食不养肌肤,形体逐渐消瘦。

因此,脾(胰)的功能失调,脾气虚弱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因素。笔者曾统计经施师治疗过的9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用黄芪者9例,用党参者8例,用山药者7例,且此3味用量较大,足见其对脾虚、气虚的重视。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益气健脾方药能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数目,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致敏作用,反证了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

1.3 阳虚阴寒:消渴虽以阴虚气虚多见,但阳虚阴寒亦可存在。患糖尿病日久,长期运用甘寒、苦寒之剂,病必及肾,肾气亏耗,饮一溏二,阳气随之外泄,寒自内生,表现为尿意频繁,小腹滑长,朝夕不断,症似尿崩,口不欲饮食,舌淡不红,苔薄白,或润或不润,气短声低,大便时滞,四肢厥冷等一派虚寒之症。

2 辨证思路

2.1 以虚实寒热为纲:施师认为,糖尿病从中医辨证来看,以虚证、热证为多,实证、实证较少,尤以虚热之证最为常见。虚有阴虚、气虚、阳虚之不同。热又分实热与虚热。实证除热邪之外还包括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瘀血、痰浊及阳气与肝风等病理产物。施师在辨证用药时非常注重兼顾虚、热、实的主次统筹用药。此乃施师辨证特色之一。

2.2 以三焦为目,分属脏腑辨证:上消病在肺以口干思饮,渴饮无度为主症;中消病在脾胃(胆)以消谷善饥,食不知饱为主症;下消病在胃与肝以饮一溏二,尿量频多,夜间尤甚为主症。施师临证分三清而不泥于三清,按三焦及脏腑病变的主次,安排药物,但又能突出三焦辨证的用药特点,可谓匠心独具。

03 治法及组方用药特色

3.1 对药的运用:施师治疗糖尿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多加用黄芪配山药,苍术伍玄参两对药味,黄芪甘温,入平足太阴气分,健脾补气止消渴,且偏于补脾阳;

山药甘平,入肺脾肾三经,益肾而补脾阴之力显著,二药配合,一阴一阳,气阴兼顾,补脾功用益彰;

苍术辛苦温,入脾胃二经,燥湿健脾,有敛脾精,止漏泄之功;

玄参甘苦咸微寒,入肺肾二经,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二药配伍,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又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滞,一润一燥互相制约,既能健脾又能滋阴。

糖尿病二阳结热蕴毒盛者,施师又喜用绿豆衣与薏苡仁为伍。绿豆衣清凉止渴解毒,益胃肠,本草纲目补其甘寒之性在皮。故饮仁甘微寒,健脾胃,性能祛湿,本草纲目内散;消渴饮水不止……饮仁煮粥疗之。"临床用之,确无燥阴之嫌。"二者合用既能除肠胃所蕴热毒,且健脾益胃,奏效颇速。

3.2 立法用药:施师常用治法归纳如下

养阴生津法:病位偏于上焦,常用药为生地黄、玄参、麦门冬、天花粉、石斛、百合、天门冬。

益气健脾法:常用药为黄芪、山药、党参、白术、苍术;其中黄芪用量30g,山药用量30~60g。

清热解毒法:病位偏于中焦,常用药为石膏、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栀子、牡丹皮、绿豆衣、薏苡仁。

滋肾养血法:病位偏于下焦,常用药为熟地黄、山茱萸、紫河车、枸杞子、肉苁蓉、鹿角胶、鹿胎、何首乌、当归、白芍、女贞子。

敛精固涩法:病位偏于下焦,常用药为乌梅、白果、桑螵蛸、山茱萸、五味子、沙苑子。

活血化瘀法:常用药为丹参、川芎、当归、茺蔚子、泽兰叶、怀牛膝、桑寄生、玫瑰花。施师曾治1例患糖尿病并闭经1年的患者,先以滋阴降火改善症状,继以理血补虚收功。

平肝镇潜法:此类患者多伴有血压或有失眠症状,常用药为磁石、朱砂、龙骨、牡蛎、白蒺藜、茯神、白薇、夏枯草、菊花、酸枣仁、远志、谷精草、决明子。

芳化醒脾法:常用药为厚朴花、扁豆花、鸡内金、谷芽、佩兰叶、苍术、玫瑰花、木瓜。

润肠通便法:常用药为郁李仁、玉竹、晚蚕砂、皂角子、火麻仁、瓜萎仁。

温阳固脱法:施师对阳虚阴寒患者自拟一方:肉桂24g(切碎蒸汁兑入,不可火煎),鹿茸粉3g,桑螵蛸9g,山茱萸12g,人参12g,巴戟天9g,补骨脂9g,覆盆子9g,金樱子9g,白术9g,怀山药30g,芡实30g,炙甘草9g,文火煎服。

以上10法是笔者对经施师治疗的多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的,亦是笔者治疗糖尿病经常遵循的治法,但它不能全部概括施师的立法与用药,施师在立法用药时常数法合用,主次搭配别出心裁。在上消方上,上消常选甘寒生津的生脉散或麦门冬煎;中消常选苦寒坚阴清热的三黄石膏汤或清胃散;下消常选味厚质浓的六味地黄汤或固涩类药。总之施师用药圆机活法,不拘一格,若遇服汤剂不便或短期内病情不能控制的患者,则分别缓急,自拟丸剂以期解服。

此外,施师治疗消渴病除应用药物外,还常用猪、鸡、鸭胰脏素汤代水煎药,此乃以胜补肺,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本文选自:中医杂志2001年5月第42卷第5期

作者:李德珍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