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赵学谦 | 针临床—筋痹
2025
10-08

赵学谦 | 针临床—筋痹

各类关节病在目前针灸临床中多见,《内经》中归纳为骨筋脉肉皮五种痹症,也是作为针灸临床医生所必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灵枢》言“粗守形”、“粗守关”,即守刺法和四肢关节,为粗工所必知,由此才能“上守神”、“上守机”,即守血气有余不足和往来逆顺,达上工境界。

针临床系列旨在从临床角度出发,以客观真实的有效病例展现《内经》针道的具体应用。

(【⚠️ 风险提示】 本文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针灸操作存在风险,非医学专业人士严禁模仿、操作,否则可能导致身体损伤。任何个人因模仿操作产生后果,责任自负。有健康问题请咨询执业医师。)筋痹

诊断

1症状 “在于筋则屈不伸” “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

筋为刚,本义为强劲有力,为发力之始。筋有结,能屈不能伸,其病在筋。临床表现“所过者支转筋痛”即十二经筋所在范围内肢体关节拘急感和痛感,相应体位的活动受限。以腰部为例,足太阳之筋“挟脊”在外属阳,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在内属阴,阴病者不能仰。

2外揣 筋所在层次仅次于骨,病所按之有拘紧感,多数亦伴有疼痛。

3脉诊 “ 筋痹不已,内舍于肝” ”节有病必被经脉”

久痹在血气中必有显现,四时脉显现春天的拘紧状态,之前文章已有详述。

定位

大小骨关节筋骨连接处,大小肌肉结合处(如腨、臑、髀外等)。

针法

《官针》言关刺,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恢刺,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燔针劫刺。依不同部位的病位所在深浅,取相应尺寸毫针,进针缓慢探入筋急处,穿透,针下沉紧感,留针令针下松缓。筋急程度较重或日久,可用火针或者员利针治疗。火针是以热解寒,关刺和员利针是以形解形。关于五体中“筋”的现代解剖结构定位,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争论点主要在于肌肉结构是属于中医五体中的“筋”还是“肉”。抛开诸家争论,就临床角度出发,阐述下笔者的见解。《经脉第十》言“筋为刚”。《说文解字》中“筋”字意为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本义指附着在骨上的韧带,是肉中的筋,与身体力量和活动密切相关。“刚”字意为彊断也,从刀。彊即强,义为需用强力拉开的弓。彊断表示有力地决断、截断。《上古天真论》言“男子三八,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形象的描述了“筋”如弓弦之态,与肌腱与韧带结构相似。《卫气失常》言“肉有柱,筋有结”。肉分亦有大分小分之别。现代解剖结构中只有肌肉结构才有”柱状”的形态,《官针》予以合谷刺法于肉柱处治疗,“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大的肌肉交汇处即大分,小的肌肉交汇处即小分。针对此结构《官针》予以浮刺法于肉分处治疗,“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筋”字说文从竹,有结或节,《官针》予以关刺和燔针刺结上。综上所述,现代解剖结构中的肌肉组织属于中医五体概念中“肉”的范畴,“筋”为肌腱与韧带。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要始终保持客观真实的心态,于临床中不断验证、完善,如此方可为道!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