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实脾饮——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伴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蛋白尿,舌淡胖苔白腻
2025
08-19

实脾饮——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伴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蛋白尿,舌淡胖苔白腻

【组成】厚朴一两、白术一两、茯苓一两、木香一两、草果仁一两、大腹皮一两、熟附子一两、木瓜一两、甘草半两、干姜五片、大枣3枚、生姜5片。

加减‌:

气虚加人参、黄芪;

水肿甚加泽泻、猪苓;

腹胀甚加陈皮、砂仁;

便溏改用大腹皮,胁痛加青皮、三棱。

方歌: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用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用水煎煮后服用。

【功用】具有温煦阳气、强健脾胃,化解体内湿气、消除水肿的功效。主要治疗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导致的水肿病症。

【症状】全身出现浮肿现象,尤其是腰部以下的部位更为严重。同时伴有胸部和腹部胀满不适,身体疲倦、食欲减少,手脚感觉不温暖,口不觉得干渴,大便稀溏不成形,小便清澈,舌苔又厚又腻而且湿润,脉搏跳动沉而迟缓。

【运用】实脾饮是治疗阴水(由体内阳气不足、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的典型方剂。只要在临床上遇到水肿表现为身体下半部分肿胀明显,胸腹部胀满,舌头颜色淡、舌苔腻,脉搏沉迟等主要症状的患者,就可以使用本方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调整来治疗。

药物加减方法:

如果患者同时有气短、身体乏力、懒惰倦怠、不想说话的症状,可加入黄芪、党参等药材来补充体内的正气;若患者小便量少且水肿严重,可加入泽泻、茯苓来增强促进排尿的作用;要是胃脘和腹部胀满厉害,可加入陈皮、砂仁;有心悸、心慌症状的患者,可增加附子的用量,同时加入生龙骨、灵磁石;如果患者肝区有胀痛的感觉,可以加入青皮、三棱、莪术;对于大便稀溏泄泻的患者,应该把大腹子换成大腹皮。

【现代】实脾饮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阴水类型的病症。

适用病症‌:

慢性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属脾肾阳虚者;

阴水证(阳虚水肿),特点为下半身肿甚、畏寒便溏。

方解

实脾饮是治疗阴水的经典方剂,对应的病症是因为脾和肾脏虚寒,阳气不能正常地运化水液,导致水邪在体内积聚引发病症。治疗时应当温养阳气、充实脾脏,恢复脾和肾脏控制水液代谢的功能。方剂中以干姜和附子作为主药。

其中干姜能够让中焦脾胃功能强健,振奋脾阳,从而温暖并化解体内的水湿。附子味辛、性热,能够温养肾脏、补助肾阳,肾阳得到温养,就能发挥气化作用来推动水液运行。干姜和附子一同使用,可以温养脾脏和肾脏,扶助阳气、抑制阴气。以白术和茯苓作为辅助药物,能够健脾和中,渗透湿邪、促进水液排出体外。

木瓜能够在土(脾胃)中抑制木(肝)的过度克制,同时也能祛湿利水,使肝脏功能调和,不会过度克制脾胃;气能够运化水液,气机郁滞就会导致水液停留,气机通畅则水湿能够化解,所以方剂中配伍厚朴来宽畅肠道、降逆气;木香能够调理脾胃中气机的郁滞;大腹皮在行气的同时还能利水消肿;草果辛热且燥烈的性质比较强,擅长治疗湿邪郁积、潜伏在体内的病症。这五种药物一起使用,共同起到醒脾化湿、行气导滞的效果,作为辅助药物。用甘草来调和方剂中各种药物的药性。在服用方法中加入生姜和大枣,来滋养脾胃、调和中焦。各种药物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温养脾胃、温暖肾脏、行气利水的功效。

实脾饮以“温阳治本,行气利水治标”为原则,针对脾肾阳虚、气滞水停的病机,通过附子、干姜温阳,白术、茯苓健脾,配合行气药疏通水道,达到“土实水治”的效果。

临床应用需严格辨证,确保符合阴水特征(舌淡苔腻、脉沉迟)方可使用。

出处:严用和(南宋)《严氏济生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