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缓解便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益生菌、用开塞露,却不知道身体上藏着几个“天然通便穴”——不用吃药、不用花钱,每天按揉几分钟,就能帮肠道“动起来”,改善排便不畅。不管是久坐导致的“顽固性便秘”,还是饮食不当引发的“临时排便难”,找对这些穴位,就能轻松应对。今天就带大家认识最实用的3个通便穴,教你怎么找、怎么按,让排便变顺畅。
一、为什么“通便穴”能管用?核心原理一句话说清
这些通便穴的作用,本质是“疏通肠道经络、刺激肠道蠕动、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认为,便秘多和“大肠传导失常”有关,可能是肠道气血不足、蠕动变慢,也可能是湿热、气滞堵在肠道里。而通便穴要么直接对应大肠经,要么能调理脾胃、肝肾(这些脏腑和肠道功能息息相关),按揉时能打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让肠道“恢复动力”,自然就能顺畅排便。
比如很多人久坐后便秘,就是因为气血瘀滞在腹部,刺激通便穴能快速疏通腹部经络;老年人便秘多是“气血虚、肠道无力”,按揉通便穴还能补气血,帮肠道“攒力气”。而且这些穴位都在四肢、腹部,日常按摩特别方便,不用借助任何工具,随时随地都能操作。
二、3个“通便穴”详解:能治哪种便秘?怎么用效果最好?
不同类型的便秘,适合的穴位不一样。下面3个穴位覆盖了常见的便秘类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也可以搭配使用,效果更强:
1. 天枢穴:“肠道动力开关”,治“气滞型便秘”最管用
– 能改善的便秘类型:气滞型便秘(肚子胀、想拉却拉不出来,放屁后会舒服一点)、饮食油腻导致的便秘、习惯性便秘;
– 适用场景:吃多了火锅、烧烤后排便不畅,久坐办公室后肚子胀、没便意,老年人偶尔便秘;
– 原理: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直接对应大肠,按揉它能“唤醒大肠蠕动”,就像给肠道“踩油门”,还能疏通腹部气滞,缓解腹胀,让排便更轻松。比如吃撑后按揉天枢穴,半小时就能感觉到肠道在“动”,有便意。
2. 支沟穴:“清热通便穴”,专克“燥热型便秘”
– 能改善的便秘类型:燥热型便秘(大便干硬像“羊粪球”,口干舌燥、喉咙痛,偶尔流鼻血)、熬夜上火后的便秘、秋冬干燥导致的便秘;
– 适用场景:熬夜赶工后3天没排便,秋天天气干燥时大便干硬,吃了太多辛辣食物后排便痛;
– 原理:支沟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能“清泻三焦燥热”,就像给肠道“浇凉水”,缓解肠道里的“火气”,让干硬的大便变软,同时还能疏通经络,促进肠道传导,比如大便干硬时按揉,能明显减轻排便时的疼痛感。
3. 足三里穴:“健脾通便穴”,调“气虚型便秘”最适合
– 能改善的便秘类型:气虚型便秘(排便时没力气,拉完后浑身累,大便不硬但就是排不畅)、老年人长期便秘、产后便秘、大病初愈后的便秘;
– 适用场景:奶奶长期便秘,拉一次要蹲10分钟还没力气;妈妈生完孩子后排便不畅;手术后恢复期没胃口、没便意;
– 原理:足三里是“健脾第一穴”,脾能帮肠道“运化气血”,气虚时肠道没力气蠕动,按揉足三里能补脾胃、益气血,给肠道“充能”,让排便时更有力气。比如老年人按揉足三里,不仅能改善便秘,还能缓解排便后的疲劳感。
三、快速找到3个通便穴:1个技巧定位,不用记复杂位置
这3个穴位都很好找,记住“参照物”,10秒就能准确定位,新手也能一次找对:
1. 天枢穴:腹部“对称穴”,跟着肚脐找
– 定位方法:先找到肚脐,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侧,距离肚脐“2寸”(大概是自己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的宽度),用手按下去有轻微酸胀感,就是天枢穴。
– 简单总结: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一个,按之酸胀即是天枢穴。如果找不准,也可以平躺时,在肚脐两侧画一条水平线,再量出三指宽的位置,就是天枢穴。
2. 支沟穴:手背“通便点”,跟着手腕找
– 定位方法:先找到手背腕横纹(手背靠近手腕的那条横纹),支沟穴在腕横纹往上“3寸”(大概是自己四指并拢的宽度),再往手背外侧(靠近小指一侧)找,在两条骨头(尺骨和桡骨)之间的凹陷处,按下去有酸胀感,就是支沟穴。
– 简单总结: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按之酸胀即是支沟穴。如果嫌量尺寸麻烦,可以把手背朝上,握拳后,在手腕往上“一巴掌”(自己手掌的宽度)的位置,外侧凹陷处就是。
3. 足三里穴:膝盖下“养生穴”,跟着膝盖找
– 定位方法:先找到膝盖外侧的“膝眼”(膝盖弯曲时,膝盖下方的两个小凹陷,外侧那个叫“外膝眼”),足三里就在外膝眼往下“3寸”(四指并拢宽度),再往胫骨外侧(小腿正面的骨头)旁开“1横指”(自己食指的宽度),按下去有明显酸胀感,就是足三里穴。
– 简单总结: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按之酸胀即是足三里穴。找的时候可以坐着屈膝,让家人帮忙按,更容易找到酸胀点。
四、3个通便穴怎么用?每天3分钟,按揉技巧要记牢
这3个穴位都以“按摩”为主,不用艾灸(艾灸偏温性,燥热型便秘用了会加重),也不用扎针(专业操作才安全),日常按揉就能起效,技巧很简单:
1. 天枢穴:“顺时针按揉”,配合呼吸更有效
– 方法: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双手掌心对着天枢穴(左右各一个),用拇指或掌根顺时针按揉,力度以“有酸胀感但不疼”为宜,每次按3分钟,每天按2次(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一次);
– 小技巧:按揉时配合深呼吸,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用力按,能更好地刺激肠道蠕动,早上按完后喝一杯温水,很快就会有便意;
– 注意:刚吃完饭别马上按揉,以免影响消化,最好在饭后1小时再按。
2. 支沟穴:“垂直按压”,边按边活动手腕
– 方法:坐着或站着,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支沟穴,力度以“酸胀感传到手臂”为宜,每次按1分钟,换另一只手,每天按2次(上午10点、下午3点各一次);
– 小技巧:按揉时可以轻轻转动手腕,让酸胀感扩散到整个手背,能更好地清泻燥热,大便干硬时,按揉5分钟就能感觉到肠道在“蠕动”;
– 注意:手背皮肤薄,别太用力,避免按出红印,按的时候如果觉得疼,就减轻力度。
3. 足三里穴:“按揉+点压”,补气血更到位
– 方法:坐着屈膝,用拇指指尖按揉足三里穴,顺时针按1分钟,再用指尖轻轻点压(像“点穴位”一样)1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传到小腿”为宜,每天按2次(早上7点、晚上7点各一次);
– 小技巧:老年人按揉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掌根辅助用力,让酸胀感更明显,按完后喝一杯温粥,能更好地补脾胃、促排便;
– 注意:孕妇按揉足三里要轻一点,别太用力,以免刺激腹部,最好咨询医生后再按。
五、通便穴搭配用:效果翻倍,不同便秘对应不同组合
单个穴位管用,搭配起来效果更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便秘类型选组合,每天按揉5分钟,比单独用一个穴位快2倍:
1. 治气滞型便秘(腹胀、没便意):天枢穴+支沟穴
– 先按揉天枢穴3分钟(顺时针),再按揉支沟穴2分钟(垂直按压),能同时疏通腹部气滞、清泻肠道燥热,比如久坐后肚子胀,按完这个组合,1小时内就能有便意,腹胀感也会消失。
2. 治燥热型便秘(大便干硬、口干):支沟穴+足三里穴
– 先按揉支沟穴3分钟(清燥热),再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补气血),既能让干硬的大便变软,又能给肠道“充能”,避免排便时没力气,比如熬夜后便秘,按完这个组合,排便时不会觉得疼,也不会拉完后累。
3. 治气虚型便秘(排便无力、长期便秘):足三里穴+天枢穴
– 先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补气血),再按揉天枢穴2分钟(促蠕动),适合老年人或产后便秘,比如奶奶长期便秘,每天按这个组合,一周后就能明显感觉到排便有力气了,蹲厕所的时间也缩短了。
六、用通便穴的6个注意事项,别踩坑!
1. 分清楚便秘类型再选穴:别乱按!燥热型便秘(大便干、口干)别只按足三里(偏温补),会加重便秘;气虚型便秘(没力气)别只按支沟穴(偏清热),会更没力气,最好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或搭配使用。
2. 按揉后要喝温水:按揉通便穴后,一定要喝一杯300-500毫升的温水,能帮肠道“软化大便”,让排便更顺畅,别喝冰水或凉水,会刺激肠道,反而影响排便。
3. 皮肤破损别按揉:如果穴位附近有伤口、湿疹、皮炎,别按揉,以免加重感染,等皮肤完全愈合后再按,比如天枢穴附近长了痘痘,就先停几天,别碰到痘痘。
4. 别依赖穴位,饮食要跟上:穴位是“辅助”,想长期改善便秘,还要吃够膳食纤维(比如芹菜、菠菜、燕麦),别吃太多辛辣、油腻的食物,比如每天按揉却顿顿吃火锅,便秘肯定好不了。
5. 特殊人群要谨慎:孕妇按天枢穴要轻,别用力按压腹部;有肠梗阻、肠穿孔的人,别按任何通便穴,会加重病情,一定要先去医院;小孩便秘按揉时力度要比成人轻一半,别伤了孩子的经络。
6. 超过3天没排便,及时就医:如果按揉穴位3天后,还是没便意,或排便时疼得出血,可能是严重便秘或其他肠道问题(比如痔疮、肠息肉),别硬扛,及时去医院检查,别依赖穴位耽误治疗。
这3个“天然通便穴”,就像肠道的“小帮手”,不用吃药、不用花钱,每天花3分钟按揉,就能帮你告别便秘烦恼。记住:天枢穴管“腹胀型便秘”,支沟穴管“干硬型便秘”,足三里穴管“无力型便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再搭配好饮食和喝水,排便一定会越来越顺畅。但如果便秘反复、越来越严重,一定要去看医生,找到根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上头条 聊热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858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