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腰痛/游走肾——大塚敬节医案
一位看上去很健康的男性,诉身体容易疲劳,活动后、倦怠后出现腰痛、腹痛。曾被诊断为胆结石、肾结石、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最近在某医院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诊为右侧游走肾。腹诊:坐位于右季肋下很容易触及肾脏,但是仰卧位时则难以触到。饮食正常,二便尚可。
根据《金匮要略》“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丸主之”一条,投予肾气丸治疗。服药1个月后,疲劳感大部分减轻,腰腹痛也感觉不到了。
此后不久,有一妇人诊断为游走肾,虽然觉得使用肾气丸有些勉强,但前述游走肾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还是给予肾气丸治疗,结果出现了呕吐和食欲不振,服药2天便停药了。
该患者全腹软弱,胃部有振水音,脉弱,食欲不振,并伴有腹痛、背痛、腰痛,无法正常工作。肾气丸用于胃下垂、胃迟缓症而具有食欲不振、腹泻、呕吐诸症者,往往会引起副作用而难以被患者接受。所以《金匮要略》中也在肾气丸条下有“饮食如故”的记述,提醒肾气丸应用于没有胃肠障碍时。虽然论述如此,但对该患者仍然投予了肾气丸,这是无视辨证,被病名牵制的结果。
于是改投良枳汤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症状,腹痛、背痛、腰痛减轻。
该患者有明显的脐部悸动。和田东郭(1744-1803,日本江户时期医家——译者注)曾述脐部悸动亢进是地黄剂的腹证,但使用配伍龙骨、牡蛎和桂枝、甘草的方剂,也是以脐部悸动为指征的。所以仅仅以脐部悸动为指征而使用肾气丸有草率之嫌。
良枳汤为苓桂甘枣汤加枳实、半夏、良姜而成,我以悸动亢进、腹部有硬块、向上攻举样疼痛为指征使用该方。(《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治验选读》
1老年腰痛——蒲辅周医案
张某某,男,86岁,住某院。1960年4月25日会诊。患者腰背酸痛,足冷,小便短而频,不畅利,大便难,口干口苦,饮水不解,舌淡少津无苔,脉象右洪大无力,左沉细无力。
脉证兼参,属阴阳两虚,水火皆不足,治宜温肾阳滋肾阴,以八味地黄丸加减:熟地9克,云苓6克,怀山药6克,杜仲(盐水炒)9克,泽泻4.5克,熟川附子4.5克,肉桂(去粗皮、盐水炒)1.5克,怀牛膝6克,破故纸9克。水煎服,加蜂蜜30克,兑服,连服3剂。
复诊:服前方,腰背酸痛,口苦口干均减,足冷转温,大便溏,小便如前,舌无变化,原方再服3剂。
三诊:因卧床日久未活动,腰仍微痛小便仍频,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其余无不舒感觉,高年腰部疼痛虽减,但仍无力,宜继续健补肾气,以丸剂缓服。
熟地90克,山萸肉30克,淮山药60克,泽泻30克,熟川附片30克,肉桂18克,怀牛膝30克,破故纸60克,菟丝子60克,巴戟天30克。各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重9克,每服1丸。并每早服桑椹膏一汤匙,开水冲服,连服2剂恢复健康,至五年多未复发。(《蒲辅周医案))1975年版)
按语:“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失于滋养,肾阳虚失于温煦,可致腰部酸痛不适。肾气丸并补肾中阴阳,为治肾虚腰痛之良方。《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124腰疼——大塚敬节医案
患者为五十九岁女性,数年前因胆石症绞痛发作而服用大柴胡汤,排除蚕豆大结石而愈。这次自两个月前出现腰痛,近日连行走都困难,只能勉强走到厕所。翻身也疼痛,夜间睡眠欠佳。饮食量少,口中干燥。大便一天一次,小便量少。发病以来进行过药物注射和外用药治疗,未见好转。
我投予肾气丸治疗,服药五天后疼痛缓解,共计服药四十天而愈。
该患者现在七十四岁,身体健康。
此时肾气丸的使用指征是:“虚劳腰痛,少腹拘急。”这名患者平常腰有些弯,腹直肌在下腹(少腹)部处于痉挛状态。肾气丸之所以多对老人腰痛有效,是因为老人腰痛多从虚劳而来。另外,对该患者使用肾气丸的另一指征是口干。虽说没有口干症状也可使用,但口干是经常出现的症状。小便不利是应用肾气丸的指征,与此相反的小便自利(小便多量排出)也是指征之一。
接下来的是食欲问题。《金匮要略》中使用肾气丸的指征有“饮食如故”,意思是说饮食较平时无明显变化,无食欲减退。但该患者食欲减少。我考虑这并不是因为胃肠功能减弱,而是运动不足所致,所以给予了肾气丸治疗,于是在腰痛减轻的同时,食欲也好转。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腰痛和房事过度所致的腰痛,肾气丸均有良效。《汉方诊疗三十年》
125老妇人的腰痛——大塚敬节医案
患者为六十七岁的某家保姆。该家的男主人患感冒请我出诊,因我常去,每次往里面走时,总是看到保姆在勤勤恳恳地干活儿,可是今天却看到她坐在火盆旁一动不动。问:“怎么了?”回答说:“五六天前开始腰痛,现在疼得只能爬着去厕所。”
嘱其仰卧,查其腹部,触得左右腹直肌如棒状绷紧突起,让其伸直腰却不能伸直。疼痛部位在俗话说的细腰位置,安静不动时不痛,若站立、翻身时,疼痛难忍。脊柱无压痛。
我投予肾气丸治疗,服药七天后可以行走,服药三周痊愈。《汉方诊疗三十年》
127老年腰疼——张荒生医案
患者,男,75岁。因腰痛2年就诊。患者2年前逐渐出现腰部酸软疼痛,下肢乏力,腰部畏寒,喜温喜按,常贴“暖宝宝”以缓解症状,手足不温,冬季必须用温水,冷水洗手则有寒冷刺骨之感。腰部仰俯不利,下肢无牵掣疼痛。夜尿多,每晚小便5~6次,小便余沥不尽,严重影响睡眠。纳食尚可,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腰椎X线片提示腰椎骨质增生,彩超提示前列腺肥大。诊断:西医:腰椎骨关节炎;中医:骨痹(肾气不足)。处方:熟地黄24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肉桂3g,制附子(先煎)6g,怀牛膝15g,杜仲10g,续断10g,菟丝子15g,芡实15g,金樱子15g。半月后复诊,患者感腰部酸软及畏寒减轻,夜尿减为2~3次。舌脉如前,继服半月,腰酸改善,畏寒减轻,夜尿进一步减少。后改服成药金匮肾气丸3个月,巩固疗效。《经方治痹》
600腰骶部疼痛——王占玺医案
刘××,女性,26岁,有色金属熔炼厂工人,1981年9月5日初诊。
自本年7月21日产后三天着冷腰痛,不能平卧,继之伴以周身关节疼痛,但关节并无红肿,经治疗未效,现仍腰骶部痛甚,左半身关节均痛,着冷则疼痛加重,左下肢关节活动受限。舌体胖大。
舌尖发红,脉象弦滑,遂与服用候氏黑散,当归四逆加味服至1981年11月10日,小关节疼痛减轻,惟腰骶部疼痛不减。多次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测定,均属正常范围。观其舌仍胖大,舌苔薄白,六脉沉微。此女性产后着冷所致诸关节痛,从血分方面治疗效果不显,遂改从肾治,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生地45.0克熟地12.0克山药16.0克云苓10.0克泽泻10.0克丹皮10.0克桂枝10.0克附子18.0克牛膝10.0克杜仲20.0克狗脊12.0克川断12.0克女贞子12.0克车前子12.0克,服用12剂腰骶部疼痛消失,又加减服12剂以巩固后效。《张仲景药法研究》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763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