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药片,国家保密配方,治疗3种身体炎症,一文总结:
1、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在西医学认为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特征是以呈带状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成簇疱疹伴有疼痛。此水痘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下降或疲劳、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或坏死可产生难以忍受的痒痛。有1~3d的潜伏期,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然后出现隐于皮下的隐疹及一二个小出血点,成簇水疱,亦可无前驱症状直接发疹。由于有些部位的不典型性、开始时容易引起误诊、漏诊,等到引起患者足够重视时患处已出现密集成簇、大小不等的丘疹,甚至化脓、破溃、感染,有些发生于特殊部位,如眼部、头面部,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中医“蛇缠腰”“腰缠火丹”“火串疮”范畴,多因正气不足合并肝胆湿热、实火、外感风热、气滞血瘀所致。季德胜蛇药片组方中含有七叶一枝花、蜈蚣、蟾蜍皮、半边莲、八角莲等;七叶一枝花清毒凉血、降解蛇毒;蜈蚣入肝经,攻毒散解;蟾蜍皮解毒消肿、止痛;半边莲有效成分为半边碱,对植物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的化学感受器具有抑制的作用,从而可起到止痛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
临床研究证实,季德胜蛇药片与西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痊愈时间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的优势。
2、静脉炎:
静脉炎的防治是输液护理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其发生机制中西医均有阐述,已众所周知,达成共识。目前对于静脉炎的防治临床上已总结出不少成熟实用的方法,包括常规的50%硫酸镁湿敷,中草药散剂、膏剂的外敷以及局部理疗等,但各种方法单独应用有其不足之处。50%硫酸镁湿敷虽然具有成本低廉、配置使用方便的优点,但见效慢、疗效差,对硬结型、坏死型及特殊体质患者效果不理想。而中草药水剂、散剂不易附着皮肤,影响疗效。
季德胜蛇药片是根据著名蛇医专家季德胜先生所献的六世祖传秘方精心制成。主要成分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地锦草、蟾蜍皮、蜈蚣等。七叶一枝花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消肿作用;半枝莲能清热解毒、化淤止血、利水消肿;地锦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蟾蜍皮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蜈蚣有祛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作用。组方药性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毒蛇、毒虫咬伤,从其药理作用可以看出,季德胜蛇药片捣碎湿敷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据新近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该药还具有消炎、杀菌、化腐生肌、改善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尤其对病毒感染、细菌传染病症患者疗效独特显著。
临床研究证实,季德胜蛇药片局部外敷可预防和减轻静脉刺激和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为临床主要表现。痛风反复发作日久常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后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根据其临床特点,本病属中医学“历节”、“脚气”“痹证”范畴,其发病多与风、湿、热、毒、瘀诸邪有关,其中外感毒邪是引起痛风的先决条件。痛风患者多居处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或汗出当风,或长久水中作业,或久用电扇空调,加之饮食不节,恣食辛辣厚味或贪饮酒浆等,损伤脾胃,酿生湿热,风热与毒邪相合,互致为患。湿热、风湿、寒湿之邪夹毒,毒随邪侵犯人体经络,留着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闭阻不通发为本病。治疗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季德胜蛇药片主要由七叶一枝花、地锦草、蟾蜍皮、蜈蚣等药组成,其中七叶一枝花、地锦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蟾蜍皮、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治疮疡肿毒。上述四味中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效。加具有散瘀、止血、解毒功效的白醋调和,外敷患处,可使药效直接作用皮肤黏膜,促使热毒消除,气血通畅,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715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