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医案解析:纯中医手段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夹杂外感及炎症的先后发作
2025
09-13

医案解析:纯中医手段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夹杂外感及炎症的先后发作

原创 12369频道 12369频道

今天介绍一例用纯中医手段(艾灸加中成药)治愈急性的泌尿系统感染夹杂外感,而后泌尿系统炎症又复发的医案。并借此案来分析自愈力,免疫力,病原体和炎症等几个重要因素在疾病发生和机体康复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一、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起病,诊断和治疗

在新年前夕,一个刚从国内回到美国的本地朋友向我求助。她上午先突然开始小便频数,晚上就发现尿中带血。刻诊:脉微细,舌淡,苔白厚,畏寒肢冷。我判断是急性的泌尿系统感染,辨证属少阴。可能是她旅途比较劳累,或中途受寒,加上时差原因,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原本就在身体里的一些微生态细菌就有了可乘之机。

她不想去医院看病,觉得还要预约,还有各种检查,可能还要吃抗生素等,很麻烦,所以就希望我先用中医治疗。然而,我们当地附近没有中药店可以抓药,而且家里可用的中成药也不多。我就告诉她赶快艾灸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同时服用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心的朋友可以查一查这几个穴位,它们是治疗女子下焦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根据情况,这几个穴位配合膀胱俞和肾俞穴对阴道炎,子宫下垂,尿道炎,膀胱炎,肾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艾灸穴位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疏通经络,提高人体的自愈力和免疫力。自愈力是建设和修复的力量,可以修复组织损伤。有出血就是有组织损伤。一般组织损伤来自病原体的毒素伤害和自身免疫反应的伤害。但是在这个急性感染初期,最主要的伤害还是来自病原体的伤害;同时,强大的自愈力也可以提高免疫反应的上限,使免疫反应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病原体。

另外,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可以温补肾阳,缓解畏寒肢冷症状,而补中益气丸可以缓解尿频和小腹下坠的症状。其实,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的主要作用也是提高人体的正气自愈力。可见,艾灸和中成药的治疗都是针对人体正气自愈力和免疫力,而不是直接去杀伤病原体。其实,所谓病原体就是本来就存在于人体的那些细菌微生物,是人体微生态的一部分,只要它们与人体达成一个默契平衡,不必要用抗菌素把它们赶尽杀绝。

为了保险起见,我还让她马上网购了猪苓汤中成药备用。猪苓汤是一个能清热利湿的,治疗阳明病的方子,常用于下焦的泌尿和生殖系统的感染导致的炎症。她现在虽然没有显示出阳明热证,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则有可能变成热证。因为当时正是新年假日,美国的物流效率比国内差远了。网购药物一般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到。只有提前订购,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及时用上。后来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她在晚饭后一口气连续灸了2个多小时,同时服用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她反馈说艾灸很舒服,症状马上得到缓解。由原来的总想去卫生间,到整个晚上才去了2-3次。到第二天早上,尿中的血色已经变淡。上午,她又继续服药并艾灸两个多小时。到中午,尿频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尿中也没有血色了。这说明大剂量的艾灸有效穴位结合服用中成药,能很快地控制急性感染。

二、外感病发作

她在症状消失后,就停止了艾灸。然而,在1-2天之后,她又出现外感的症状,脉浮,发热恶寒,头痛等。可能是在旅途中感染了什么病原体,经过潜伏期,开始发作了。

不管是什么病原体,中医是一概辨证论治。根据症状,感冒清,小柴胡,银翘散,都先后用上了。这部分细节就不说了。总之,这个外感是一路由寒化热而来。几天之后,发烧和头痛等外感症状皆大大缓解。

三、泌尿系统的炎症

然而,就在她的外感病快好的时候,发现尿液又有点儿不正常了,颜色深而且有点儿异味。我一看舌象,舌红苔白厚略黄,这已经是阳明证了。正好,前几天邮购的猪苓汤正等着派上用场呢。于是她又吃了五天一个疗程的猪苓汤,其实在吃猪苓汤的第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至今,已经十多天过去了,反馈说仍然一切正常。

四、医案的现代解析

总结来看,这是一个人体在劳累受寒导致正气不足之后,泌尿系统细菌感染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相继交替发生的病例。不论是何种感染,何种病原体,我全程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果用现代语境解读,整个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1、起病原因是劳累和受寒等使身体的正气自愈力和免疫力下降,导致原本是人体正常的微生态的某种细菌有机可乘,开始大量复制,并开始造成组织损伤,出现尿血等症状。

2、起病早期,人体表现为畏寒肢冷,这是人体能量不足的表现,自愈力和免疫力都不足,或者还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不足以对抗感染。及时的艾灸加上服用金匮肾气和补中益气中成药,迅速地给人体提供能量,并且疏通了经络的能量输送,使自愈力和免疫力都增强,很快地控制了感染。

3、当大量气血能量都调到身体里面和下焦去控制感染时,潜伏在上呼吸道的病毒又趁虚发作了,这就出现了外感病的症状。最初由发热恶寒的太阳表证,然后过度到往来寒热的少阳证,最后是发热不恶寒的温病或者阳明经证。这个是《伤寒论》里典型的”三阳”传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气血能量逐渐向上呼吸道聚集,免疫反应逐渐增强,病原体因此被控制,但同时人体的炎症反应也在逐渐积累。一般来讲,在感染的早期,控制病原体是主要矛盾,而在感染的后期,控制免疫炎症反应会成为主要矛盾。《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原理就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帮助人体完成自愈的过程。

4、在外感病即将结束时,原来的泌尿系统问题又出现了。然而,它不同于最初的畏寒肢冷(能量不足),出现血尿(病原体大量复制)等症状,而是表现出有湿热的阳明证,这是人体能量不缺,免疫力能控制病原体,但免疫反应已经过度,导致炎症的问题。这时候用猪苓汤来清热利湿,改变环境,消除炎症。

5、再谈免疫反应与炎症

我在之前的大量文章中反复强调免疫反应的两面性。即,它既可以抑制病原体,又可以对人体的组织和细胞造成伤害。而免疫反应则会被两个因素激发:一是病原体或者与病原体相关的特征信号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的存在;一是组织和细胞在受到伤害后,释放出的损伤相关的特征信号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对于第一种情况,免疫反应被病原体或者PAMPs激活后,它会抑制病原体。而一旦病原体的数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免疫反应就会自行消退。

但是,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复杂。因为免疫反应能伤害组织和细胞,而组织和细胞受伤后释放的DAMPs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免疫反应。因此,人体会进入一个”免疫反应——组织伤害(释放DAMPs)——免疫反应”的恶性循环。这是很多感染性疾病最后成为迁延难愈的慢性炎症的原因。

那么,如何让人体跳出这个恶性循环?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人体自愈力,及时修复损伤,降低DAMPs的产生;二是打扫战场,改善环境,及时通过汗吐下等排异方式清除DAMPs。

中医的”扶正”,就是提供能量,增强正气自愈力的修复能力;祛邪,就是清除那些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病理因素。它一方面疏通能量的流动,增强正气自愈力的修复能力,一方面清除人体在与病原体战斗中产生的代谢垃圾和能引起免疫炎性反应的信号分子PAMPs和DAMPs。

同样,中医常说的”清热解毒”也主要是消除免疫炎性反应的行为,而不是直接杀死病原体。所谓”热”就是炎症的热;所谓”毒”就是那些病理产物,代谢垃圾和炎症信号分子等。

《伤寒论》被普遍认为是晦涩难懂的医学经典。仲景只告诉读者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子,却没告诉读者为什么用这个方子,方子是如何设计的,以及如何灵活加减使用。同样,中医治病的原理也常常被披上模糊的面纱,甚至被冠以”玄之又玄”的一些理论,止步于”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等一些肤浅的解读。然而,当我们用现代科学的知识与逻辑将它们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时,我们就发现《伤寒论》并不难懂,中医的治病原理也并不玄妙,而是非常符合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关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逻辑与规律。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