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国41%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病,而已婚女性更是高达70%,其中80%反复发作。
妇科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阴道炎、外阴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宫颈癌等。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深受妇科病的困扰,出现各种各样不适症状,严重者还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用法得当,便可药到病除。小九整理了一些临床中治疗妇科病的经典古方,与大家一起分享。
01
痛经良方
■ 温经汤
出处: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方药:吴茱萸9g,当归6g,川芎6g,芍药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生姜6g,牡丹皮(去心)6g,甘草6g,半夏12g,麦门冬(去心)24g
功效: 温经祛湿,理气活血
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方解:吴茱萸擅长散肝肾寒气;桂枝温心阳,散全身寒气;生姜散脾胃寒气,配合炙甘草,辛甘化阳;当归、川芎、赤芍配桂枝,温通经血;人参补气,麦冬滋阴,阿胶补血。诸药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主治:善治寒凝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不育,广泛运用于治疗妇科之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功能性出血、产后瘀血不去、更年期综合征、输卵管不通、附件炎、盆腔炎、痛经、中枢神经性闭经、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等
注意事项:体内有实热或者无瘀血的人群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辨证加减
寒气重,小腹冷痛明显者,去掉丹皮,加入散寒止痛力量强的,比如香附,小茴香等;
兼气滞、小腹气滞胀痛者,加香附、乌药;
漏下不止、血色暗淡者,加炮姜、艾叶来温阳摄血,提高止血的效果;
正气虚弱者,加黄芪、白术;
血瘀严重者,加牛膝、莪术来化瘀通经。
02
卵巢囊肿方
■ 理冲汤
方药:生黄芪9g,党参6g,白术6g,怀山药15g,天花粉12g,知母12g,三棱9g,莪术9g,生鸡内金9g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消瘕
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方解:三棱、莪术可消瘀血,党参、黄芪诸药以护气血,则瘀血去而气血不致损伤,且党参、黄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之力,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辅之天花粉、知母滋阴退热,生鸡内金运脾消食,山药、于术健脾补中。
注意事项:孕妇、月经过多及有出血倾向和年老体弱者禁服用本方
‖辨证加减
服药后如觉胸闷,可去掉白术;
服药后气短乏力,将三棱和莪术份量减少3g;
服用后腹泻,用白芍代替知母,将白术用量改到12g;
如果瘀血非常顽固,包块很硬,另外加生水蛭6g;
体质偏热者,加适量生地和天冬;
体质偏寒凉者,知母、天花粉减半用,若体质非常寒凉,再加肉桂6g,制附子6g;
体质强壮者,可去掉山药;
身体极虚者,去掉三棱和莪术,鸡内金加到12g;
还未生育的女性,减少三棱和莪术,知母减半,加生地养血。
‖辨证加减
出血量多,加三七、小蓟炭、莲房炭;
肿块坚硬,加地龙、皂角刺、夏枯草;
反复发作,加生地、丹皮、玄参;
包块难消,加全蝎、水蛭、蜈蚣。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60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