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四十五讲 191—203条 如月整理于2024.10.25
🌹191条,此条经文有两种观点:热厥,寒厥。胡希恕老爷子认为是热厥,王老师赞同。阳明病是热证(里代表消化道,亢进的为阳明,衰败的是太阴)应该出汗,甚至出大汗才对,但反无汗。原因有二:一是冬天外界太冷出不来汗;二是有胃热,它把汗从小便推出来了。二三日后热扩展到胸协,压迫到肺,吐黄痰或干咳。身上热,头痛,手脚冰凉,热布散得不均匀。
🌹此种情况用四逆散把热能疏散到全身解热厥(里热外寒)柴胡清肝胆郁热,通利三焦,推陈出新。枳实有推墙倒壁之势,撑开管腔,让血管恢复到原状。白芍让血管柔韧结实有弹性。炙甘草调和诸药。
🌹根据症状有可能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开心散或小柴胡汤➕川芎泽泻或➕川芎石膏。
🌹如果不咳嗽也不呕吐,手脚不凉,头也不痛,说明热还在胃里。冬天胃里的热证会导致血压控制不住。用柴胡剂(包括四逆散)有瘀血四逆散➕川芎。
🌹手脚身上都凉称之为寒厥。用理中四逆辈。
🌹倪师说:东北地区的人吃麻黄汤,麻黄要用到三两,剂量很大才能出汗解表。有人尿会变多也行。
🌹198条,阳明病头晕目眩有三种原因:
1)有水饮,晕车晕船晕机,用苓桂术甘汤三到五付就不头晕了,再用三到五付巩固不再反复。
2)贫血,要强心,用四逆汤➕桂枝人参(孕妇要生产时常出现)
3)胃热上冲导致的头晕,还有点儿犯迷糊,不怕冷,能吃饭还咳嗽,口干舌燥,咽喉容易发炎,疼痛,走扁桃体。用三黄泻心汤(不用白虎汤是因为不发烧,只是局部炎症)
🌹199条,阳明热证,无汗小便利才对,但小便不利,无法带走热能,热全都郁到身体里了,有湿有热,发黄疸了。明黄用茵陈蒿汤,占比七成。茵陈蒿退热,栀子除烦,大黄通二便。暗黄茵陈五苓散,占比三成。
🌹200条,阳明病本身就在上火,还用了火攻,汗蒸,艾灸,大捂大盖捂汗,结果额头有点儿汗,身上完全无汗了,小便也关上了,身上发黄了。典型的茵陈蒿汤证。
🌹201条,阳明内热的人得病了,脉浮而紧,典型的表征,寒邪束表,高热不退,无汗,身体疼痛,内热极盛。用大青龙汤,几乎一碗吃下去就好了。如果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偷偷的出汗,还是浮脉,用桂枝汤或小柴胡汤➕石膏或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石膏。因为是阳明家,本身有内热,会高热,所以加石膏。38℃石膏(研粉)用30—60,39℃多用60—120,40℃以上了用120—150都可以。
🌹202条,阳明病口干舌燥,弄口水只漱一下就吐掉,喝不进去水,不是胃热是血热。用百合生地黄各30煮水冲服三黄泻心汤(每味3—5轻用)主要是用百合地黄滋阴养血。单用百合地黄煮水喝也可以,起效会慢一点儿。
🌹203条,阳明家本来自己就经常出汗,医生又给他重发汗,之后病好了。但没好利索,有些烦,还有点儿便秘,是因为没有津液了,胃中干造成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25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