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诊断学(共128讲)-118讲脏腑辨证
2025
05-23

中医诊断学(共128讲)-118讲脏腑辨证

接上节内容:

肾阳虚不一定就是阳痿,不要对肾阳虚产生误解,肾阳虚是一个很常见的临床的证。大家提到肾阳虚就想到阳痿,这是一种偏见。

之前老师给首长看病时,他出现关节疼痛,我诊断是寒湿化热+有点肾阳虚证。

陪诊的人就对老师提出疑问:“你怎么能说首长肾阳虚呢?”

老师说:“首长为什么不能肾阳虚呢?”

顺其自然的,不要刻意的补肾,并不是补肾阳补越足越好,看个人需要。肾阳虚大家对它有偏见,不能当在茶余饭后讨论,是很严肃的。

2

(二)肾虚水泛证

1.概念:肾虚水泛证是指阳气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滥,以浮肿腰以下为甚、尿少及肾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因为肾阳虚不能气化行水,水液泛滥,导致水液的停留储留。肾虚水泛是肾虚造成的水泛,是一种因果关系。还是一种(肾阳)虚实(水泛)夹杂证,也是(里寒证)

2.致病因素:

在肾阴虚的基础上,有外来因素——感受寒邪造成水湿泛滥;

内生水湿——是津液输布障碍之后导致水液储留,本来应该排除身体之外的水,因功能障碍导致水液停留在体内。

3.临床表现:

阳虚——气虚(无力+动则益盛)+寒(冷、白、稀、润、静)

肾的特征——腰膝软弱、阳痿、精冷不育、宫寒不孕、夜尿频多(特别是冬天)

水泛的特点——水邪停留,泛溢于肌肤,水肿(以下半身为主,病程长,按之凹陷,因为气化无力,所以久陷不起),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水湿射肺后出现:喘咳痰白泡沫、水气上逆,凌心导致出现:心悸

区别肾阳虚证和肾虚水泛证在于有无水湿停留。

3

(三)肾阴虚证

1.概念: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损,失去滋养,虚热内扰,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2.致病因素:虚证多因生成不足和消耗过多造成因久病及肾,或温热病后期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邪之品,或房室不节,耗伤肾阴导致。3.临床表现: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肾——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晕脑转、离经早泄、闭经、不孕、月经量少、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导致崩漏。治疗:采用滋阴补肾,滋补肾阴,有一个很著名的方叫作“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六味地黄丸”的前身是张仲景的“肾气丸”去掉里面的附子、肉桂去掉就是“六味地黄丸”

4

(四)肾精不足证

1.概念: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充,以生长发育迟缓、生育功能低下,成人早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里虚证)2.致病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去调养,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所致。3.临床表现:小儿发育迟缓“五迟五软”——五迟是指立迟、齿迟、行迟、发迟、语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性欲减退、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育、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如蝉、腰膝酸软、健忘恍惚、神情呆钝、动作迟钝;舌淡白、脉弱如有错误,请指正!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