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分为7大类,其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各有差异,以下是详细总结:
一、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胆固醇合成,同时增强肝脏对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清除。
主要功效:显著降低LDL-C(降幅20%~60%),轻度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还具有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代表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强效);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中低效)。
适用人群:高胆固醇血症(首选)、混合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一级/二级预防。
不良反应:肌肉疼痛/无力(罕见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肝酶升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胃肠道不适、头痛。
注意事项:避免与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唑类抗真菌药联用(增加肌病风险);睡前服用(夜间胆固醇合成旺盛)。
二、贝特类药物(苯氧芳酸类)
作用机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促进TG分解,增加HDL-C合成。
主要功效:显著降低TG(降幅20%~50%),轻度降低LDL-C、升高HDL-C。
代表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
适用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首选)、混合型高脂血症(TG明显升高时)。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肌肉疼痛、肝酶升高、胆结石风险增加。
注意事项:与他汀类联用需谨慎(增加肌病风险);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非诺贝特需随餐服用。
三、烟酸类(维生素B3)
作用机制:抑制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减少肝脏TG合成,升高HDL-C。
主要功效:降低TG(20%~30%)、LDL-C(10%~20%),显著升高HDL-C(15%~35%)。
代表药物:烟酸(普通制剂)、阿昔莫司(缓释制剂,不良反应较少)。
适用人群:混合型高脂血症、低HDL-C血症(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
不良反应:面部潮红(最常见,可逐渐耐受)、瘙痒、胃肠道不适、血糖升高(慎用于糖尿病患者)、尿酸升高(痛风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与阿司匹林同服可减轻潮红;禁用于慢性肝病、严重痛风。
四、胆酸螯合剂(树脂类)
作用机制:在肠道内与胆酸结合,阻止其重吸收,促使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新胆酸,间接降低LDL-C。
主要功效:降低LDL-C(15%~30%),对TG无影响或轻度升高。
代表药物:考来烯胺、考来替泊、考来维仑。
适用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尤其对他汀类不耐受者),儿童高脂血症(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便秘、腹胀、恶心)、影响其他药物吸收(如他汀类、降压药、抗凝药)。
注意事项:需与其他药物间隔4~6小时服用;口感较差,可与果汁混合服用。
五、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尤其是食物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减少进入肝脏的胆固醇。
主要功效:降低LDL-C(15%~20%),常与他汀类联用增强效果。
代表药物:依折麦布、海博麦布。
适用人群: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单药治疗LDL-C未达标时联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不良反应:轻微,如头痛、胃肠道不适,极少引起肝酶或肌酶升高。
注意事项:与他汀类联用安全有效;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六、PCSK9抑制剂(新型生物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PCSK9蛋白(该蛋白会破坏肝脏LDL受体),增加LDL受体数量,增强LDL-C清除。
主要功效:强效降低LDL-C(降幅50%~70%)。
代表药物: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均为注射剂)。
适用人群:纯合子/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最大耐受剂量仍无法达标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极高危患者。
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反应(红肿、疼痛)、上呼吸道感染,总体安全性良好。
注意事项:需皮下注射(每2周或每月1次),价格较高,目前用于难治性病例。
七、Omega-3脂肪酸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肝脏TG合成,促进其分解,轻度升高HDL-C。
主要功效:降低TG(20%~30%),对LDL-C影响较小(部分制剂可能升高)。
代表药物:高纯度鱼油制剂(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二十二碳六烯酸),非保健品级鱼油。
适用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尤其是TG≥5.6 mmol/L时,与他汀类联用)。
不良反应:鱼腥味、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大剂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与抗凝药联用时需注意)。
注意事项:需使用处方级高纯度制剂,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成分和剂量不足)。
总结
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首选他汀类,必要时联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高甘油三酯血症:首选贝特类或Omega-3脂肪酸制剂。
混合型高脂血症:根据主要异常指标选择药物,谨慎联用他汀类与贝特类(需监测肌酶和肝酶)。
用药需个体化,结合患者血脂水平、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及耐受性,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并定期监测血脂及不良反应。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537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