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诊断学(共128讲)-109讲脏腑辨证
2025
05-23

中医诊断学(共128讲)-109讲脏腑辨证

辨 脾 病 证 候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症状:1、脾主运化(运输、消化)食物经过胃主受纳腐熟,脾的主运化,运化①水谷精微;②水湿。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就像一口锅,食物进来,脾气有火负责煮熟,如果脾功能出现障碍:煮不熟就会出现:食(纳)少、腹胀;水湿并走在肠间就会出现:便溏(鸭子的大便就叫做溏)、泄泻(水一样质地)

//////////

2、脾主统血(统:固摄、控制)使其血液沿着脉管运行不溢出脉外,西医讲是靠血管的功能、凝血机制相关。中医关键是靠的脾的气去固摄血液使其不溢出脉外。脾功能出现障碍后:出血(吐血;衄血——鼻衄、肌衄、齿衄;便血;尿血;崩漏——女性月经)血液的特点:①颜色淡、清晰;②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

3.脾主升清向上输精微并升举内脏,胃气下降,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脾气上升。一升一降是人体活动的枢纽,脾的升清为浊气下沉提供作用。我们的身体的内脏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的位置,主要靠脾气向上承托,西医讲的韧带、网膜、肌肉拉着。脾若不能上升,头部得不到气血营养就会出现头晕、头痛。脾不能升清:内脏失去维系(内脏下垂——阴挺、脱肛、腹部坠胀)特点:①站立时明显;躺卧时缓解;②饭后更明显。内脏下垂对于瘦高的人相对好判断,因为身体内部有空间,如果矮胖的这类人,已经脑肠肥满就没有地方下垂了。

//////////

4.脾主四肢肌肉:四肢乏力;肌肉消瘦;浮肿;

//////////

5.脾与胃相表里:胃脘痛(比胃痛的概念要大一些)

//////////

6.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唇生疮、溃烂、糜烂

//////////

7.脾喜燥恶湿,胃喜润而恶燥: 稻谷是长在水里的,对应胃的喜好湿润;麦子是在干旱地区生长,对应脾的喜好干燥。所以有“谷助胃气麦补脾”之说。深海的鱼是寒性的,任何食物都有对应的属性。脾的虚证有四种:★脾气虚证   ★脾阳虚证  ★脾不统血证  ★脾虚气陷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01

(一)脾气虚证1.概念: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纳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2.病因分析:虚证一般由于生成不足和消耗过多原因造成饮食不规律;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素体脾虚;年老体衰;久病耗伤,调养失慎。3.临床表现:气虚:无力、动则益盛脾:食少、腹胀、便溏

02

(二)脾阳虚证1.概念: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纳少、腹胀、腹痛、便溏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2.病因分析:虚证一般由于生成不足和消耗过多原因造成。脾气虚加重而形成;过食生冷、过用苦寒、外寒直中,久之损伤脾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3.临床表现:气虚:无力、动则益盛脾:食少、腹胀、便溏寒:冷、白、稀、润、静

03

(三)脾不统血证 1.概念: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弱,统血失常,血溢脉外,以各种出血及脾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2.病因分析:久病伤气,忧思日久,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血失职,血溢脉外。3.临床表现:气虚:无力、动则益盛脾:食少、腹胀、便溏出血(吐血;衄血——鼻衄、肌衄、齿衄;便血;尿血;崩漏——女性月经)

04

(四)脾虚气陷证

1.概念:脾虚气陷证是指脾气虚弱,升举无力而反下陷,以眩晕、泄泻、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脾虚气陷证又叫做中气下陷证。 

2.病因分析: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泻久痢,或劳累过度;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损伤脾气,清阳下陷所致。

3.临床表现:

气虚:无力、动则益盛

脾:食少、腹胀、便溏中气下陷:腹部垂坠、内脏下垂(阴挺、脱肛)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