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郝万山:我30年前抄方时,见证了脑血管瘤竟被一个小经方慢慢消掉了?!
2025
11-17

郝万山:我30年前抄方时,见证了脑血管瘤竟被一个小经方慢慢消掉了?!

 经方学苑 2025年08月02日 00:02 河南

30年前我跟着宋孝志老师抄方。那么有一个病人是从宣武医院转去的,他的临床症状是剧烈的头疼伴有偏盲。宣武医院当时做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瘤压迫了视神经的一个通路。在那个时候这个区域手术是很困难的。所以那个西医大夫说,哎呀,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手术是有会很具有危险性。你要不干脆去找中医去试试。

我们中国的西医大夫很好,当他们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会推荐病人去找中医大夫去试试。那么这个病人呢,当然抱着一线希望就来找中医大夫了。到了东直门医院找到我们宋老,我们宋老沉思良久。

这个病人呢给我印象很深,因为她头疼,一个眼睛啊就是睁不开啊,然后又偏盲,他感到很痛苦,他感到很绝望,所以给我很深的印象,她是个女同志,只有40岁左右。宋老沉思良久,开的是破血逐瘀的抵挡汤,只不过没有让他做汤剂吃,而是把这几个药让他做成散剂,装在胶囊里头吃,这一个胶囊也就是装0.3克左右,怎么吃呢?让他开始先是早一粒晚一粒吃吃看。那么如果说大便还是一天一次,没有一点稀软表现的话,那么再增加一粒,早一粒,午一粒,晚一粒。如果还不行的话,那么主要观察大便,就是保持一天大便有一次比较稀软的大便就可以了。那么超过两次就减量,要是1次到2次就不要减量,就吃这个量,就让它长期的吃。这个病人呢吃了一个月症状没有改善,宋老说再接着吃,吃到两个月的时候,头疼减轻多了,视野开始恢复。吃到三个月的时候几乎头不疼了。我觉得她前前后后吃了半年,视野完全恢复,头也不再疼了。

那么半年以后呢,她来复诊,因为症状全没有了,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个血管瘤难道能够化吗?

我就劝她再去做一次脑血管造影。大家知道那个时候没有核磁共振,没有CT连B超都没有。30年前那个时候能够查出脑血管瘤的唯一诊断方法就是脑血管造影。而脑血管造影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又有一定的痛苦,所以病人不愿意做。可是我总是想来看一看这个病人为什么症状改善,脑血管瘤到底还有没有。所以我就有一天就是背着宋老我不敢让宋老听见啊。我说你必须去做检查,这没准这个这个瘤子跑到别的更要害的地方。那么现在藏在那个地方,哪一天突然破裂出血的话,那直接有生命危险。所以你必须去做一个脑血管造影证实一下。

我说这个东西是很难消掉的,他听我这么一说,后来她告诉我一晚上没睡着觉。所以我那个时候想起来哈,我也太年轻,不应当这么做。她第二天就到宣武医院去拍片子去了。拍完片子以后,拿片子的时候,她和放射科的那个拍片子那个人说哈,说你给我对照一下这两个片子有什么不同。

对照完了之后拍片子的医生问这个片子是你的吧?他说这个片子肯定不是你的,病人就说怎么不是我的呢?医生说原来这个片子上有脑血管瘤,你现在这个片子上没有,她(对医生)说这个片子就是我的。

医生说这不可能,宣武医院的医生说这不可能,这不这原来有血管瘤,现在怎么没有了呢?所以这个病人两张片子对照起来啊,前后差了半年,脑瘤就没有了。宣武医院的医生就问你怎么治疗的,她说我就是找中医大夫,唉,一直吃一种胶囊治好的。

但是从这到现在用抵挡汤做成散剂治疗脑血管瘤,有这样好的效果的,我只遇到这么一例。后来呢我也遇到类似的病人,我也给他用过。也许是病人自己在坚持吃药方面有些困难,也许是因为现在手术技术的提高,哎,病人坚持了一段以后,就是症状缓解的太慢,后来就做手术了,所以没有像这个病人能够坚持到半年,而且脑血管瘤完全消失,所有的临床表现都消失的。

中医中药创造奇迹的例子太多了,今天先讲到这。

文后注:

文中提到的方子抵挡汤(为散装胶囊)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组成:水蛭三十个(熬)30克,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问:汉代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现代重量?

这是关于古代中药配方现代重量换算的问题。需要将汉代抵当汤中的水蛭、虻虫、桃仁和大黄的古代计量单位转换为现代重量单位,涉及古代度量衡换算和药材个体重量测定。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查找资料,以提供可靠的参考。

  • 搜索汉代度量衡标准,特别是”两”与现代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 查询水蛭、虻虫的个体重量数据,确定三十个的总重量

  • 调研桃仁的古代计量方式,换算成现代重量

  • 确认大黄三两在现代重量单位下的准确数值

  • 整理古代配方中特殊计量方式,如”鸡子大”等在现代的应用标准

基于23篇搜索来源完成思考

根据汉代度量衡与现代的换算关系,结合《伤寒论》等经典医籍的实测数据,汉代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的现代重量可参考以下分析:


一、汉代与现代剂量换算基础

  • 重量单位换算汉代1斤≈250克,1两≈15.625克(《汉书·律历志》记载,经考古验证)。现代经方剂量折算多采用 1两≈15克 的简化标准。

  • 特殊药物计量对于水蛭、虻虫等以数量计量的虫类药,需结合实测数据换算。


  • 二、各药物的现代重量推算

    1. 水蛭三十个

    • 汉代原方剂量:抵当汤中“水蛭三十个”,实测干燥品单个重约1.53克,总重≈45.87克。

    • 现代临床调整:因毒性及安全性考量,现代药典用量多为 1.5-3克(鲜品或干燥品),重症可增至 15克。

    2. 虻虫三十个

    • 汉代原方剂量:虻虫单个实测约0.33克,三十个≈9.9克。

    • 现代临床调整:现代常用量为 3-6克,部分文献建议不超过 10克。

    3. 桃仁二十个

    • 汉代原方剂量:桃仁单个实测约0.3克,二十个≈6克。

    • 现代原方折算:若按《伤寒论》桃仁承气汤原方比例,二十个≈6克;但抵当汤现代用量多用 30克(可能因配伍或煎煮方式调整)。

    4. 大黄三两

    • 汉代原方剂量:三两≈46.875克(1两≈15.625克)。

    • 现代临床调整:现代常用量为 6-15克,酒浸或后下可增强泻下作用。


    三、综合对比与临床建议

    药物汉代原方总量(克)现代常用量(克)差异原因分析

    水蛭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