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不同部位出汗多,中医代表方
2025
10-20

不同部位出汗多,中医代表方

汗液的正常分泌靠人体阴阳之平衡、气血之旺盛、营卫之和谐在正常情况下,所以异常出汗,是阴阳、气血、津液以及脏腑等功能活动异常。

《王氏医存》言:“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

——意思就是:同部位出汗对应不同脏腑的虚损。

今天就从中医角度讲讲不同部位异常出汗的调理办法和用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头汗出

1.湿热内蕴症

表现:头汗出,口干渴,喜饮,小便不利,大便黏腻,甚者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沉数。

病因:湿热蕴结于内,水液运化失司,蒸腾于上,不得外散,则见头汗出。

调理思路:清热利湿退黄,湿热去则汗自止。

用方: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2.水热互结症

表现:头微汗出,口干渴,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拒按,短气烦躁,大便秘结

病因:外感热邪与体内水邪相交于胸,不能向外宣发,则蒸腾于上,见头微汗出。

调理思路:泻热逐水

用方:大陷胸汤

组成:芒硝、大黄、甘遂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背部汗出

表现:背部汗出,汗多冰凉,骨节疼痛,面色觥白,怕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因:背为阳,阳气虚弱卫外不固,固摄失职,则汗液外泄

调理思路:温经散寒除湿

用方:附子汤

组成: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三、胸腹出汗

表现:胸腹部汗出多,动则汗出,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胸腹部属于中上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肺气虚时,宣降失司,气升降出入异常,津液输布障碍;心气虚,表卫不固,则见汗出。脾气虚,水液运化失司,泛溢肌肤,则见汗出。

调理思路:益气升陷。

用方:升陷汤

组成: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四、手足汗出

表现:手足心汗出,周身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心烦,多梦

病因:脾失统摄,气不摄津,则汗液外泄,见手足汗出

调理思路:健运脾胃

用方:人参、白术、 茯苓、炙甘草、 陈皮 、半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上热下寒

表现:上半身出汗,口千舌燥,腰膝发凉,小便不利,大便溏,舌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病因:肝胆气机失于疏泄,壅滞于半表半里

调理思路:清热温阳并举

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柴胡、桂枝、干姜、黄芩、天花粉、牡蛎、炙甘草

汗证在临床上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对于不同类型的汗证,临证时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于病情严重者,亦会多法联用,效如桴鼓。

温馨提示:个体差异较大,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药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风险。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