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拳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门道。外行看热闹,以为打拳是比划动作;内行看的是那股“由内而外”的劲儿。功夫深不深,全在“磨”字上,掌根磨、腰腹磨、胯骨磨,磨出的是整劲,碾出的是功力。
拳之道,必先正心,而后正架,进而正劲。太极拳,讲究意气形神。形有了,意不对也不行。什么是意,说一个人走路,着急有着急的样儿,没事有没事的样,各有各的用心。心定劲沉,心乱气浮。
该急时能快,该稳时能慢,这是太极。好大风,好大雨,好大一片天。一层意境,一层心得。房上燕子鸣,浮云伴晚霞。闪电射,惊雷过,业风卷婆娑。你修净土,我参禅,各有各的迷惑。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暗月射冷光,明星坠大江。若真练拳,就用真心,对己不真,身形俱损。损之又损,精竭骨枯。活力来自心中,人老,心不要老。练拳,练出一股活力,活力是生机。浑柔之功,最养心护体。
焦躁,道业天敌。慌张,魂不守舍。身内螺旋,身外盘旋,有感而发。功深,渐出法喜。一身柔和慈悲力,这是大乘,值得赞叹。打拳最忌“飘”,掌根塌不住,劲就散了。真传的练法,是掌根如碾子压面,贴着胸肌往前推。
形意拳的“劈拳”便是典范,掌根下碾时,胸肌绷紧如鼓面,肋骨自然撑开,劲力直透指尖。老辈人常说:“劈拳不是砍,是碾着胸脯往前送。”当年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靠的正是这股碾劲,掌根一沉,对手如撞铁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若腕子一软,劲就断了,好比螺丝没拧紧,架子再大也是空壳。腰是力的枢纽,磨腰如推磨盘。太极拳的“云手”看似轻柔,实则是腰腹带着双臂画圆,腹肌始终合住不散。
杨露禅当年在京城教拳,让人摸着他的腰练云手,学生惊觉:“先生的腰像磨盘,转得慢却拽不动。”磨腰的关键在命门,后腰拉开如弓弦,而非撅屁股硬顶。
八卦掌走圈时,腰腹碾转带动步法,程廷华说过:“转掌不是走步子,是腰里带着磨盘转。”胯骨是下肢的发动机,会用的力大无穷。通背拳的“摇膀子”看似甩胳膊,实则是大转子带着腿脚拧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老拳师教徒弟骑自行车,常说:“用胯骨蹬轮子,别用蛮腿。”形意拳的“燕形”更是如此,胯骨内扣如钳,一步窜出丈余,靠的是大转子“磨”开腿劲。尚云祥年轻时练功,专在冰上磨胯走步,练出“如履薄冰还似箭”的轻灵。
功力藏在细节里。站桩时肘定如桩,小臂缓缓回拉,后背自然扩开,这叫“拽劲”。八极拳的“撑捶”便是典型,肘不离肋,小臂一收一放间,背肌如扇面展开。李书文练功时,让人用绳子捆住他的肘部,照样能发劲震断绳索,靠的就是背力整合。
身子正,劲才整。站桩时肩胛微闭,胸椎如碑,脊柱自然挺拔。颤劲不是弓背抖肩,而是根节突然一缩,白鹤亮翅的“抖翎”便是此理。孙禄堂曾演示:站着让人推他后背,对方却像撞上弹簧般跌出,秘诀就在“脊柱一颤,力返千斤”。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练拳如磨刀,快慢皆需功。慢练时如推磨,劲路匀而不断;快打时似滚石,磨碾之力透骨。套路重复千百遍不为多,形意拳一句“五行连环打一生”,道破的正是“磨性成钢”的真谛。“拳无磨劲不成钢,人无恒心难登堂,功夫是铁杵磨针的活计,不是花架堆砌的戏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868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