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我们的身体长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这些,根源在于脾肾亏虚   中医治疗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脾肾亏虚的方剂《还少汤》,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2025
10-08

我们的身体长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这些,根源在于脾肾亏虚   中医治疗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脾肾亏虚的方剂《还少汤》,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我们的身体长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这些,根源在于脾肾亏虚   中医治疗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脾肾亏虚的方剂《还少汤》,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我们的身体长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这些,根源在于脾肾亏虚。

从中医视角来看,这种说法有其理论基础,但现代医学认为病因更复杂,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中医治疗结节、囊肿、增生、息肉、瘤脾肾亏虚的方剂《还少汤》,还少汤方剂组成与剂量,宫廷御用方!用药一年以上!

 太极药业把还少汤生产出了中成药《还少丹》!张艳春推荐使用还少丹,一丸药三碗汤!

还少汤出自《医方集解》,其药物组成及常用剂量如下:

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杜仲9g、巴戟天9g、肉苁蓉9g、小茴香6g、远志6g、五味子6g、楮实子9g、牛膝9g、茯苓12g、石菖蒲6g、大枣3枚。

 

功效

 

还少汤具有温补脾肾的功效。一方面可以补肾阳、滋肾阴,增强肾脏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得以正常消化和吸收。

 

主治

 

1. 脾肾不足证: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这些症状多是由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机体,以及肾精亏虚,不能滋养脏腑所致。

2. 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当脾胃功能减弱时,就会出现饮食减少、食欲不振的情况,还少汤通过健脾作用,可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

3. 失眠健忘:中医认为心肾相交、脾肾相互协调对人的神志有重要影响。脾肾亏虚时,可能会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健忘等症状,还少汤通过调理脾肾,有助于改善这些症状。

4. 遗精早泄:肾主藏精,肾气不固时,容易出现遗精、早泄等症状。还少汤补肾固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症状。

 

方解

 

1. 补肾药

– 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这三味药主要滋补肾阴,为肾脏提供充足的阴精物质基础。

– 杜仲、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它们重在温补肾阳,增强肾脏的温煦和推动功能。

– 楮实子:能滋肾清肝,明目,助其他补肾药增强滋补肾精的作用。

2. 健脾药

– 山药、茯苓:山药既能补脾养胃,又能补肾涩精;茯苓健脾渗湿,与山药配合,增强脾胃的运化和祛湿功能,使水谷能够更好地转化为气血。

3. 其他药物

– 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有助于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 远志、石菖蒲: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二者合用,可交通心肾,改善因脾肾亏虚导致的失眠、健忘等神志症状。

–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可防止肾中精气的过度耗散,同时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机。

–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使药力直达下焦,增强对肾脏和腰膝的作用。

–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诸药。

 

用法

 

一般是将上述药物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 – 60分钟后,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30 – 40分钟,滤取药液。药渣可再加水煎煮一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不过,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由医生进行调整。在使用还少汤之前,一定要经过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还少汤出自《洪氏集验方》,以下为你介绍该方剂的相关信息:

 

– 剂量:山药(炮)、牛膝(酒浸)各45g,白茯苓、山茱萸、楮实、杜仲(姜汁酒炒)、五味子、巴戟天、远志(去心)、肉苁蓉(酒浸)、石菖蒲、舶上茴香各30g,枸杞子、熟干地黄各15g。

– 功效:温补脾肾。

– 主治:虚损劳伤,脾肾虚寒,心血不足,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眩晕倦怠,小便混浊,遗精阳痿,未老先衰,疲乏无力等。

– 方解:方中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楮实子滋阴益肾;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杜仲、牛膝温补肾阳,强健筋骨;茯苓、山药益气健脾;石菖蒲、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诸药配伍,达到脾肾同调之效。

– 用法:上为末,每服9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ml,不拘时候温服。

 

为了更精准地判断你是否适合使用这个方剂,我想了解你目前有没有什么不适症状?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平时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如何?

中医里,脾负责运化水湿,脾虚可能让水湿停聚成痰,痰瘀堵在体内就容易形成结节、囊肿等;肾是先天之本,肾虚会影响气血运行和代谢,让体内“瘀滞”更严重,可能诱发这些问题。所以调理时常常会健脾补肾,改善体质。

 

不过现代医学认为,像结节、息肉可能和炎症、遗传、环境有关,瘤还涉及细胞异常增殖,不能全归结于脾肾亏虚。如果身体有这些情况,建议先做检查明确原因,再结合中医辨证调理,别自己随便下结论呀~

中医治疗相关病症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开方,以下仅从常见健脾补肾、化痰散结的思路,列举经典方剂的基本信息(注:剂量需根据个体体质、病情调整,务必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一、四君子汤(健脾基础方)

 

功效:健脾益气,改善脾虚湿盛。

 

组成:

 

– 党参(或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方解:

 

– 党参补气健脾;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健脾祛湿,从根本上减少痰湿生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六味地黄丸(补肾基础方)

 

功效:滋阴补肾,改善肾虚精亏。

 

组成:

 

– 熟地12g、山茱萸10g、山药10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

 

方解:

 

– 熟地滋肾阴;山茱萸补肝肾;山药健脾补肾;泽泻、丹皮、茯苓清热祛湿,补中有泻,避免滋补过腻。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制成丸剂服用。

 

三、二陈汤(化痰散结基础方)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针对痰湿阻滞所致结节。

 

组成:

 

– 半夏9g、陈皮9g、茯苓9g、炙甘草6g、生姜3片、乌梅1枚。

 

方解:

 

– 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生姜、乌梅制半夏之毒,增强化痰效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小金丸(散结消肿经典成药)

 

功效:散结消肿,化瘀止痛,适用于痰瘀互结所致的结节、囊肿。

 

组成(成药配方简化):

 

– 人工麝香、木鳖子、制草乌、乳香、没药等。

 

方解:

 

– 麝香活血散结;木鳖子消肿散结;草乌温经散寒;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共奏化痰瘀、消结节之效。

 

用法:口服,一次1.2~3g,一日2次,孕妇忌服。

 

五、辨证加减思路

 

1. 痰湿明显:四君子汤+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增强燥湿化痰之力。

2. 血瘀显著:加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改善结节部位气血循环。

3. 肾虚火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清虚热、滋肾阴。

 

重要提醒

 

– 上述方剂仅为基础框架,中医讲究“一人一方”,需结合舌象、脉象及具体症状调整剂量和药物(如结节较大可加牡蛎、浙贝母软坚散结)。

– 结节、瘤等病变可能涉及西医器质性疾病(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肠息肉等),需先通过医学检查排除恶性风险,再结合中医调理。

– 切勿自行照搬方剂,尤其是含毒性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