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低热20余日。白虎汤加减。
董某某,女,23岁,莒县夏庄镇2011年8月7日:低烧20余日。有感冒引发低烧病史,自春节后至今已4次,本次是感冒引发低烧已20余日。以午后发热为主,体温在37.1—37.4°C之间,伴有嗜睡。月经定期,经前乳胀、腹胀,余无异常。
查血:血象在正常范围(白细胞4.2), 抗“0”301(正常为200)
类风湿因子15.4(正常为14)
诊见: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缓滑稍弦。
处方:石膏40克、知母12克、 甘草8克、 粳米50克(自备)、黄芩15克 、党参15克、 丹皮12克 、地骨皮12克 、苍术15克、 佩兰15克 、羌活12克、 板蓝根30克。
4付,水煎服。
8月14日二诊(一周后):服上药1剂后体温降至36.5°。服完后体温未再上升,嗜睡亦除。今天因咽喉干疼,特来诊治。
处方:①颗粒剂,折合中药饮片量:金银花10克、白花蛇草20克、木蝴蝶6克、甘草6克、元参10克、羌活12克、板蓝根20克。
3付,开水冲,分2次,早晚饭后服。
②五味麝香丸2粒,日2次,含化。
随访:诸证除,无复发。
92、做过敏试验致发高烧。白虎汤加减。
李某某,男5岁,住莒县城里。2016年1月2日诊:2天前去沂水中心医院,做过敏原检查,得到检查结果后,打针治疗,之后即发热,至今已2天,体温在38.5°C–39.1°C之间,吃西药布洛芬后体温无明显下降,其家人想用中药治疗而来诊。
诊见:舌质红,舌中部苔薄黄腻。脉数时促140次/分
处方:白虎汤加减。颗粒剂,折合中药饮片量如下:石膏3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黄芩10克。
2剂,开水冲,1剂分4次服,可6小时1次。用大米稀饭汤送服每剂的四分之一。
1月3日来电话告知:其母加量服,每次服用1剂的三分之一,服1次后出汗很多,体温降至37.1°C,之后又服2次,体温已降至36.6°C,问第2剂还吃否?告知停药观察,发热再服,不再发热就停服。后来电话告知:“未再服,亦未再发热”。
按语:高烧病人很少找中医看,小孩有病且高烧更少找中医看,一般都去小儿科看病,本例因其奶奶和母亲等人,多次有病,都是吾给治愈的,所以就找到吾,总算是不负所望,1剂即愈。若是瘟疫或新型冠状病毒之高烧,是否在辨证基础上合用白虎汤或用白虎汤加减有效呢?供同道参考探讨。
93、气虚并湿热郁滞发热 2月余。补中益气汤加减。
王某某,女,40岁,莒县城阳镇。1994年4月9日一诊:发热2月余。上午高于下午,上午高时38.3°C;下午亦发热,不超过38°C ,已经2月之久,多方治之无效。
诊见:舌淡红,苔薄滑腻,脉沉弱,右寸关尤弱。
辨证:上午发热,是气虚,因为阳气旺,助其与邪气抗争而发热;下午亦发热,苔薄滑腻是湿热郁所致;右寸关弱是脾肺气虚。
治则:补脾肺之气,兼辟秽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黄芪40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 、当归10克、 陈皮10克、 升麻6克 、柴胡8克 、党参20克、 地骨皮15克 、牡丹皮15克 、青蒿15克、 黄芩12克 、白薇20克、 草果10克、 知母12克 。 4剂。水煎服。
4月13日二诊:药后热退,苔滑腻减轻。
处理:继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无复发。
94、产后感冒低热1月余。三仁汤加减。
于某某,女,32岁,住电厂。1993年2月28日:产后感冒,其它症状消失,唯低烧不退达1月之久,体温在37.8°C以下,近3天来咳嗽频作,伴有头疼。
诊见:精神疲倦,面色黄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濡滑数。
处方:杏仁10克、白豆蔻7克、薏苡仁30克、厚朴8克、半夏12克、通草6克、滑石30克、羌活12克、板蓝根30克、黄芩15克、桔梗12克、柴胡15甘草6克。 3剂,水煎服。
3月8日二诊:服1剂后发热即退,2剂后头疼止,唯仍咳嗽。
处理:上方去羌活、板蓝根、柴胡。加牛蒡子6克、浙贝母15克、前胡12克。 3剂。
3月12日:药后咳嗽基本消失。继服3剂巩固-告愈。
95、四肢冷1月余。蠲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李某某,女,46岁。莒县陵阳镇。1993年8月28日诊:原因不明,突然出现四肢冷已1月有余,饮食、大小便正常。
诊见: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紧。
处方:片姜黄12克 、当归15克 、白芍20克、 黄芪40克 、羌活12克、 防风12克、 麻黄8克、 附子15克 、细辛4克 、木通10克、 鸡血藤30克 、桂枝10克。 4剂,水煎服。
9月2日二诊:四肢冷锐减,舌、脉同前。
处理:原方继服8剂。之后告知已治愈。
96、肢体冷痛2月。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王某,女,31岁,莒县人在武汉工作。2004年7月1日诊:左侧肢体怕冷,左上、下肢,大、小关节疼痛麻木2月余(原因不明),伴有心悸,乏力。
诊见:舌淡瘀黯,苔薄。脉象沉细紧数。心率98次/分。
处方:熟地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麻黄7克 、附子12克 、细辛4克、 片姜黄12克、 秦艽20克、 威灵仙20克、 桂枝8克 、皂刺20克 、乌稍蛇15克、 路路通15克。 3剂,水煎服。
7月4日二诊:3剂后,冷痛麻木均减,又感觉膝以下及足趾不适。仍心悸胸闷乏力。上方加牛膝15克、 鸡血藤30克。
3剂,水煎服。
7月8日三诊:诸症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继服3剂。
7月12日四诊:肢体冷感及关节疼痛麻木感基本消失,唯仍心悸乏力。
诊见:舌淡红,苔薄,脉细数。心率102次/分。
处方:①人参12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8克、 百合20克、 生地20克、 知母12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磁石20克 、柏子仁20克 、瞿麦20克。 3剂,水煎服。
②另加:谷维素100片,每次5片,每日3次。
③柏子养心丸2盒,每次1丸,日服3次。
随访:后来其家人告知已痊愈。
97、产后冷痛症3月余。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王某某,女,40岁,某厂职工。2004年2月5日诊:流产后四肢关节冷痛,有透风感3月余。于两年前产后受凉,致肩关节冷痛伴透风感觉,已治愈,近于3个月前做人工流产,之后被冷风所吹,致四肢关节冷痛有透风感复发。另外行经时感觉小腹冷,有血块。现值经期,量少有血块,小腹冷疼。
诊见:舌质老红而黯,苔薄。脉弦。
处方:。熟地15克 、当归12克 、炒白芍15克 、川芎8克、 麻黄8克、 附子12克 、细辛4克 、片姜黄12克 、羌活12克 、独活12克 、吴茱萸6克、 小茴香8克 、元胡12克、 益母草15克。 3剂,水煎服。
1月12日二诊:月经已净,四肢关节冷痛感减轻。透风感仍明显。
处方:熟地20克 、当归12克、 炒白芍15克、 川芎10克、 麻黄8克 、附子15克、 细辛4克、 黄芪40克、 防风12克、 片姜黄12克 、桂枝8克 、威灵仙20克、 秦艽20克。
6剂。 水煎服。
1月18日三诊:诸症明显好转,上方继服6剂。之后再服6剂巩固疗效。
98、左胸扭转症2月余。补中益气汤加减。
杜某某,女,47岁,莒县浮来乡。2003年2月18日一诊:左侧胸部不利,肋骨增粗且凸出,左侧胸部有向右侧扭转之感2月余。
诊见:形瘦,面黄赤带青,左侧肋骨明显高于右侧,肋骨见粗,舌红苔黄腻,脉象右关虚,左关弦。
辨证:此中气虚,肝气郁,湿热郁滞所致。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 、白术12克 、炙草6克 、当归12克、 陈皮8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党参15克 、白芍20克、 郁金15克、 全娄40克 、杏仁12克 、萆薢12克 、茯苓皮20克、 猪苓20克 、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 、白叩6克、 黄芩12克。 3剂,水煎服。
2003年2月22日二诊:上药服3剂后明显好转,继服3剂。
(两月后)2003年5月15日三诊:之前服药后诸证基本消失而停药,近来因劳累而发作,诸症如前。
诊见:舌质淡红,苔厚黄腻。脉象:右寸关弱,左关弦。
治法:方药同上。 6剂,水煎服。
(二年后):2005年6月9日四诊:服上药后即全愈。两年来一直很好,近因操劳过度而复发已3月余。仍觉左胸不适有向右扭转之感。每于月经前、后受凉,劳累,及阴雨天加重,伴有脘腹痞满及胀感。
诊见:左侧胸部,左上部高,左下部底平,向右渐渐增宽增高,凸显右胸增高。舌老红,苔薄少微黄。脉象;左寸关尺均弱,右关尺弱。
辨证:中气虚与肝虚所致。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补肝胆方加减:黄芪30克、 白术12克、炙甘草8克、 当归12克 、陈皮8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党参15克、 全瓜蒌40克、 郁金15克 、白芍25克 、枣仁30克 、钩藤30克。 3付,水煎服。
2005年6月12日五诊:药后扭转感锐减,脘腹痞满亦除,睡眠饮食均增,唯胸部有时轻微刺痛。
诊见:舌质淡红,苔薄滑腻。比上次脉稍有力。
处方:上方加减4付,水煎服。
随访:10天后进城购物,特来告知已痊愈,至今未复发。
99、惊吓抽打症 。安神定志丸加减。
何某某,男,成年,莒县陵阳乡。1977年7月14日:前天受惊吓,昨天突然四肢乱动,两上肢抽搐拍打,不能自行控制。
诊见:面红黄带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拟:安神镇惊、止痉。
处方:茯苓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党参15克、远志6克、石菖蒲9克、钩藤15克、葛根30克、地龙12克、磁石30克、朱砂4.5克、蜈蚣3条(人工养殖的用1条)、僵蚕12克、全蝎9克、白芍24克、夜交藤30克。 3剂,水煎服。
7月18日二诊:药后抽打基本停止,偶尔乱动。
处理:原方继服3剂告愈。
100、惊吓抽打症。安神定志丸加减。
李某某,女,43岁,沂南县张家哨乡。1981年7月21日:突然受惊吓后致两手上下拍打2月余,多医诊治无效。症见两上肢不停地抬起,再用力打下,如此反复拍打,不能自行控制。
诊见:面色黄而带青,舌质红,苔少黄,脉弦滑稍数,关尤甚。
处方:茯苓20克、 茯神20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党参15克、 远志6克、 石菖蒲12克 、郁金15克 、朱砂4.5克、 琥珀4.5克 、葛根30克 、白芍30克、 甘草9克、 钩藤30克 、全蝎12克 、蜈蚣2条(人工养殖用1条)、 黄芩12克。 3付,水煎服。
7月25二诊:药后抽打基本停止,有时两手轻微抖动,脉已缓滑。
处理:原方继服3剂告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31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