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核心的“三阳灌体”(非传承人不可知)境界,筋骨如弓、气血似江河奔涌、精神似明月高悬。
老辈拳师最后才肯说透的秘密,今天全网首次揭晓。
“三阳灌体”这词,听着仿佛是玄幻小说,是不是挺玄乎?
我最初从师父口里听到(从另一位师傅的口中听到另外一个版本的“三阳灌体”,下篇文章专门讲解)时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日日站桩练气、盘架运劲,才慢慢品出点真滋味。说白了,它是内家功夫到了一个地步时的整体感受和高效状态!今儿咱就聊聊这“三阳”到底怎么“灌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筋骨阳刚之“阳”——筋骨如弓劲贯梢,开肩开胯根基牢。
这“阳”是筋骨撑拔,劲力贯通、反应敏捷。不少外行人以为内家拳就是软绵绵摸鱼?那可大错特错!内家劲路讲究“筋长一分,力长千斤”,要的是一种骨节缝里开出来的沉厚刚韧劲儿。好比老弓匠手里的硬弓,弓胎韧,弓弦紧,撑开拉满,一撒手就是电射流星。咱们内家练功也一样,肩胛骨得像伞一样撑开,胯根也得转开圆活。
《拳经》讲“遇敌犹如火烧身”,指的就是这种筋骨敏感到极点的状态——外力稍微一碰,身体就像被火星烫了一下,唰一下全身筋骨瞬间协调反应、弹抖而出。
这里头窍门在哪儿?
首先得靠桩功打底。站桩不是木头棍子杵在那儿!得求那个“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骨缝里像有气撑开,肌肉却又放松。
其次离不开盘架子。走架子时把每个定势都当成发劲的预备,体会周身骨节环环相扣传递力量,慢慢筋就抻长了,骨缝真能松开一丝,内劲自然通透沉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气血阳和之“阳”——内气周流若江河,脏腑调和百病消。
这“阳”是气血充盈鼓荡,在内通畅无阻。
“三阳灌体”第二关,讲身体里头的暖流和通畅。有学员练了几年跟我说:“师父,以前秋冬天手脚冰凉,现在一站桩,小肚子跟揣个暖水袋似的,手脚自己就热乎了!”这就是气血开始活泛起来的征兆。中医讲气为血帅,气动了,血才能跟上。内家拳里意念引导呼吸配合动作,就是调动这股气,让它在周身上下转悠开,把平时淤滞的地儿给冲通顺了。
气感:练到深处,身体内会有暖、热、麻、胀、蚁行等感觉,尤其冬季练功周身温暖如沐春风。这就是气血旺盛运行的体征。
脏腑调和: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血阳和通透了,五脏六腑功能自然强健协调。
祛病延年:许多前辈讲,真正入了内家拳门径,很多慢性病慢慢有了好转,体质增强是必然。
站桩时的“凝神入气穴”和行拳时的“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都是为了培补、调动这口内气。这股气血能量像温煦流动的江河,滋养筋骨皮肉、脏腑百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神清阳之“阳”——神意清明照万象,万般变化在一心。
这个“阳”,是心清神明,意识高度清醒专注。高手过招,胜负往往在电光火石之间。为啥能反应那么快?关键就是这“神”的功夫到家了。“虚灵顶劲”是捷径,头上像有根丝线微微提着,精神自然就能提起来,眼睛有神,耳朵也好使,外面一丁点风吹草动,身体里面马上知道该怎么应。这不只是专注,更像是精神层面的高度觉知和掌控。
过去老辈人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形容的是神气凝聚之后,反应变成本能,仿佛不用思考便已完成攻守转换。这第三阳,是身体高度统一协调后,精神层面的自然提升与圆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08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