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伤寒论》
这段描述了少阴病危重阶段的辨证施治:
当患者初现下利脉微时,白通汤可温阳救逆;若病情恶化至利不止、四肢厥冷、脉搏消失,并伴干呕烦躁,则需升级为白通加猪胆汁汤。
其预后关键在脉象变化:
服药后脉象突然显现者,预示阴阳离绝而亡;若脉象微续渐出,则示心机能复苏,生机渐复。
山田正珍曾以油尽灯灭喻脉暴出之危,以春阳化雪喻脉微续之生,生动揭示了病理本质——凡厥逆无脉之证,服回阳药后皆循此理,突显了中医对生命转归的深刻洞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4茎、干姜14g、生附子1枚(约10-15g)、人尿100毫升、猪胆汁20毫升。
制法以水1600毫升先煮前三味,取200毫升药液,去渣后加入人尿与猪胆汁,调和均匀,分两次温服。
猪胆汁性苦寒,专治虚热上扰之烦呕,兼疗骨热劳极;人尿滋阴益脉,二者协同,在温阳基础上平降虚热。此方源自白通汤(葱白、干姜、生附子),加味后成回阳救逆峻剂,其中生附子急挽垂绝之阳,干姜温中止利,葱白通阳达表以促气机外透;人尿与猪胆汁则滋阴敛热,防虚阳浮越。
从郭生白本能系统医学视角解读
此方直指“阳亡阴竭”之本能失衡病理。少阴病初起下利脉微,属太阴少阴合病,阳气衰微不能固摄,本能系统已现崩溃前兆;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则标志阳亡阴竭,虚热上扰,形成“上热下寒”之势——彭子益喻为“阳欲离根”,即阳气脱根外越,阴液枯竭不能内守。而在本能系统思维中,人体固有自和能力(本能)趋向阴阳动态平衡,但此证中本能已无力自调,需药物外援。白通加猪胆汁汤的配伍,正是本能辅助的典范:白通汤部分(附子、干姜、葱白)急温肾脾之阳,激发本能升发之力;人尿滋阴益脉,猪胆汁苦寒降逆,二者引虚热下行,协同“引阳归宅”,服药后脉微续渐出,是心机能本能渐复的体现,即生命自和力被唤醒;脉暴出则如本能系统彻底崩解,油尽灯灭,死证难挽。避免纯热药加剧阴阳离决。
临床应用需严循本能系统鉴别
此方专治少阴太阴合病之阳衰阴竭证,区别于单纯少阴下利的白通汤证(仅下利脉微,无厥逆烦呕),亦不同于吴茱萸汤证的胃寒吐利(脉弦紧、意识清,属纯阴寒)。(郭生白本能系统医学内源性疾病自主调节法——12吴茱萸汤: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专)
注意事项上,彭子益指出“阳欲离根”时,若误投纯热药,可致虚阳外越而脉暴出;故本方温药中兼养阴法,契合本能“阴中求阳”之理。然若见“下厥上竭”(下部厥冷上部出血)或息高(呼吸浅表)等死候,则本能衰竭已极,非本方所宜,强行施治反促阴阳离决。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06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