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呼吸、饮食排泄、动静交替,这是自然规律。气是维系生命、力量与体能的物质,由鼻息、口之出入经五脏协调,于骨中生成后入血,储于肌肉。“气生于骨而连于筋”“血是气之海,肉是气之囊”,气若生成运转异常,人就会虚弱、生病甚至死亡。
养气需先摆好间架:头直、目正、神庄、心静,手心、脚心、顶心要扣,双手五指先分开长伸再成抓物状,项背要竖,前脚回收,胸背要圆,再辅以轻松意念。
常人持桩约一年可养好气,体弱者需更久。
当感觉有劲、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时,便说明气血充足、五脏正常,可开始伸筋。
筋伸则骨自缩,无需专门练缩骨。
“内牵挂” 是身内有皮条往回扯,人与之对抗产生撑力;
“外牵挂” 是身外远处有皮条往外拽,人往回拽产生抱力,且撑三抱七。
此意念需功到自然成,不可空想。
伸筋练习关键如下:
1.双腕要扣:
双手成抓物状后,手腕向上下或侧面扣(依桩势选择方向),稍用力至有紧感即可,站松后继续微用力,循环往复产生争力以拉筋,使筋逐渐拉长,达成伸筋缩骨、撑抱互为。
2.头顶项竖,坐胯提膝:
久站时头顶项竖生 “顶力”,坐胯提膝生 “坐力”,两力相争拉动竖筋及脖、面、两肋、前腿处筋,方法参考腕扣。
3.脖子后靠:
可拉动腰部大筋,腰一挺丹田自实,方法同扣腕拉筋。
4.坐胯:
即腿部下蹲,需循序渐进,蹲至一定程度生 “坐力”,久则两腿生 “夹力”(前腿后收、后腿前顶),进而拉动前腿后筋与后腿前筋,持久后双足十趾生趴地力,再久则生踩地力,如树栽根,趟泥力自现。待全身无论怎么使劲都不紧时,筋便长到够用,伸筋缩骨锻炼基本完成。
“伸筋缩骨” 能让人 “力透三节”“气贯四梢”,而 “三节四梢齐,五行必合一”,这是技击身法、步法等的基础。它还能产生自乘力(自挣力),与其他运动的惯性力(芗斋先生称 “抡力”“砍砖头的力” 等)不同,这是中国功夫的独特之处。
核心要点及注解
1.养气
· 核心要点:
气是生命等的物质基础,通过特定间架持桩养气,常人约一年,体弱者更久,以自身感觉判断气是否养好。
· 注解:
“间架” 指身体各部位摆放的姿势,是养气的基础;
“气血充足” 是养气见效的标志,为后续伸筋奠定基础。
2.伸筋缩骨
· 核心要点:
筋伸骨自缩,通过 “内牵挂”“外牵挂” 产生撑抱力,伸筋有双腕扣、头顶项竖等四个关键要点,练成后能达成 “力透三节” 等效果,产生独特的自乘力。
· 注解:
“内牵挂”“外牵挂” 是产生特定力量的意念感受,需自然形成;“三节” 指人体各关节部位,“四梢” 通常指四肢末端等,“五行” 在此指身体各部分协调;“自乘力” 是中国功夫特有的、无惯性和动作幅度也能产生的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548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