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在《康平本》里边,到这儿并没有结束,后边有五个缺字符号。
下边,我就解读一下: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强调这是个误治。并且误治会产生一些后果,“成结胸”。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定性的一种说法,是对后边出现的这些症状做的一个病理解释,出现了结胸证。那么具体的症状反应呢?“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心下硬”这个症状这是典型的,这个地方是简文了,应该是“心下满硬痛”才比较准确。这就说了“心下硬”,也暗示着跟大陷胸汤证有一定的区别。
“下利不止”,在大陷胸汤证里边是没有的。换句话说,虽然也是结胸,但是跟大陷胸汤证不一样,这个有下利。这样呢,就超出了大陷胸汤治疗的范畴。大家看一看,大陷胸汤有大黄、芒硝。如果这个人再下利的话,用这类的药那肯定是不行的。这个“下利不止”,是这个条文所论述的一个重点,因为跟大陷胸汤证不一样了,就不能用大陷胸汤治了,这是肯定的。那么“下利不止”说明什么?说明人体至少是一种虚证,起码没有实证,他有下利嘛。在这个条文论述里边,前边有一个“下”的过程,这个地方是“下利不止”,等于说这是一个虚证。这里论述的是一个虚证的情况。
“水浆不下”,误下以后虚其里,胃气将近衰败了,吃了东西以后胃里受不了,虚不受食了。
“其人心烦”,这个人既有结胸证,又有胃气衰败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心烦,不像一般的柴胡证的那种心烦,而是一个重症的“燥扰不安”之类的,有那样的苗头,所以这个“心烦”是个重症。
这个条文论述的就是太阳与少阳并病的情况下,误施了下法以后,出现的一种水与热结于胸胁,同时又有“下利不止”,胃气又衰败的一种重症,论述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治呢?就关于上边这些理解,历史上众多的注家,认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其中读得精的人还是有,其中有一个喻嘉言,喻嘉言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其人心烦’似不了之语”。人家体悟到这个事了,他感觉到这个条文不太完整。那么这样呢,随之就出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说这个条文原来就是一个残缺的条文,咱们看到的《康平本》就是《伤寒论》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版本。这个版本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个残缺的版本,在“其人心烦”之后,或者有治疗方法,或者有其他的论述,或者说有其他的内容。缺了这五个字,假设说是,“某某方主之”,或者“可与某某方”,或者“以某某方”的话,那么丢失的这些内容就相当重要了。
通过这个条文学习,我们大家是不是有这种感觉,你只有参照《康平本》之后,才能知晓还有这一类的问题存在,从中可以启示我们去探寻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什么?如果单纯地去学《宋本》,或者其他的版本的话,这一块信息我们就不知道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3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