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
昨天早上8点钟,我收到一条消息“衷锐,有空帮看看我女儿,昨天中午开始发热,最高有39℃,不恶寒,出汗,头晕乏力,大小便正常,不咳嗽咳痰,咽不红”
已经做过了推拿、口服布洛芬,还是不退热,依然39℃,出汗,浑身发烫。
接下来就是问诊发热的一些细节
一看发高热,是不是就得上石膏?
你需要问有没有烦躁、口渴、大汗出、怕热
所以我问有没有口渴,然后并没有。
接着需要完善二便的情况
看看小便黄不黄,大便干不干、粘不粘。这种是需要和舌对应看的
如果舌苔厚腻,又干燥,那么大便的干结往往提示会有热的内结,可能需要通一下腑。
如果舌苔湿润,你需要问一下小便怎么样,有没有小便不利,或者小便黄。提示可能有湿,或者湿热。
这个小朋友舌苔厚腻,所以我问了她的大便情况,是不干的。
小便是黄的。
说明什么?舌苔腻主湿,舌面红点主热,结合口不渴,目前湿大于热。从小便祛湿退热为主。
那是否还有人觉得需要解表?如果有那就建议继续学习伤寒条文了
所以伤寒的条文需要牢记于心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2.“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上述的两个方为主
三仁汤、达原饮
杏仁10g 白豆蔻10g 薏米18g
厚朴10g 滑石30g 草果10g
炒槟榔10g 知母10g 黄芩10g
白芍10g 甘草6g
1剂
水煎服
反馈
又一个一剂退热成功的病案,其实很多都是以前犯过的错误,不断吸取教训。
发热的细节一定需要掌握。
如需看诊,可加微信“ z15003902951”
请备注好姓名,暂时不接学术讨论(时间不允许)。
每天网诊限号6人,需要诊金。本人能力有限,随缘看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542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