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桩功三要素“松下来,沉下去,透进去” 透进去最难练
2025
07-07

桩功三要素“松下来,沉下去,透进去” 透进去最难练

站在健身房的镜子前,看着学员们紧绷的肩背与紧锁的眉头,我总会想起初学时师父说的那句话:“练劲如沏茶,急不得,得先让茶叶舒展了,滋味才能慢慢渗出来。”作为大学特聘的健身养生教练,我教过许多急于求成的年轻人,他们总想着“练出力气”“站稳根基”,却忘了功夫的根基,恰恰是“不使劲”。

松,是我第一课必讲的课题。常有学员攥着拳头问:“教练,这样是不是更有力?”我便让他们先摸自己的眉心——那里往往拧成个疙瘩,再咬咬牙关,感受颞肌的僵硬。“你看,心里一较劲,身体就先成了块铁板。”《太极拳论》开篇便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轻灵从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从心到身的彻底松活。我会带他们做“云手观息”:闭眼,先让呼吸漫过胸口,再让肩膀像卸下千斤担子般垂落,最后让指尖的张力一点点消融。有个练搏击的男生曾困惑:“放松了,岂不是没防备?”我笑着让他试试:松肩时出拳,反而比紧绷时更迅疾——原来放松从不是泄气,而是让气血如溪流般畅行,是蓄势待发的留白。

松透了,沉劲便会自然生长,而这生长的枢纽,正在腰胯。我常让学员想象尾闾骨坠着个小秤砣,轻轻往地面沉,像老秤称物时,秤锤总能找到最稳的支点。同时小腹微收如涵虚,命门后撑似鼓腹,骨盆便成了个盛满清水的瓷碗,既不前倾洒了水,也不后仰晃了神。老拳师说“沉肩坠肘,松腰落胯”,这“落胯”二字,是沉劲的关键。有次教瑜伽倒立,一个女生总晃悠,我让她先练“坐胯”:双脚与肩同宽,想象臀部坐在无形的椅子上,尾闾垂直指向脚跟连线中点。不过三分钟,她便惊呼:“感觉腿好像扎根了!”是啊,腰胯一松,就像打开了闸门,身体的重量不再僵在肩背,而是顺着脊椎这条“河道”,稳稳淌向双腿。

最妙的是透达于脚的瞬间。当松与沉的功夫练到实处,你会忽然发现,重量不再是负担,而是能顺着膝盖的弧度,均匀“流”到脚底。我让学员赤脚踩在瑜伽垫上,感受后脚跟的踏实与前掌内侧涌泉穴的微胀,像吸盘贴住地面,又像老树的根须悄悄往土里钻。有个跳现代舞的姑娘曾说,练完“松沉透”,做旋转动作时,脚下像长了锚,转得再快也不发飘。这让我想起师父推手时的模样:无论我怎么使劲推他,力量到了他腰间便像落入深潭,顺着他的腿,稳稳扎进地里——他从不是“顶住”,而是“引着”,让外力顺着自己的劲路,归入大地。

如今在课堂上,我常让学员们闭目感受:松时如柳絮沾风,沉时如磐石坐潭,透时如清泉灌地。这三步练的哪里只是劲?是让身体回归本然的智慧,让心在松活中学会从容,让力在沉透中找到归宿。看着学员们从紧绷到舒展,从浮躁到沉静,我愈发明白:最好的养生,从不是与身体较劲,而是像对待老友般,先懂它,再顺它,最后与它同频共振。

毕竟,功夫到了,不是你“练出了沉劲”,而是沉劲自会找到你——在每一次呼吸的间隙,在腰胯转动的弧度里,在脚底与大地相触的那一瞬。

谢谢关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