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疑惑,为何太极拳中的“松沉”总是难以捉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太极拳松沉落底的神秘面纱,看看真正的功夫是如何从脚踝一路沉至脚底的!
松沉之秘:过了脚踝,方见真章
太极拳的松沉,绝非简单的放松。它要求力量从脚踝开始,一路向下,直至脚底。只有当力量真正沉至脚底,那才叫真正的松沉。松沉松沉,就是要一直向下,让力量在体内自由流动,无阻无滞。
沉落脚底:功夫深浅的试金石
能沉落脚底,便是练对了太极拳的方向。这种感觉,各家说法不一,但核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力量的下沉。李亦畲说“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李雅轩讲“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郑曼青则强调“周身轻灵,其根在脚”。这些,都是对松沉最生动的诠释。
当你打拳有了沉味,就能看出别人的拳是否松沉。如果你能松到脚底,那别人的拳是否到位,你一眼便知。学会看,也是太极拳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名家也有差:松沉不是说说而已
当然,即便是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也有松沉不到位的。傅钟文、王荣达的拳向下沉,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功底。但也有名家,打拳时气浮于上,不见松沉。这样的名家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四种重心:太极拳的奥秘所在
与松沉紧密相连的,是人的重心。太极拳中,重心有四种:实际重心、意念重心、感觉重心和功夫重心。实际重心是身体的真实重心;意念重心是腰脊、丹田等部位的带动力量;感觉重心是打拳时你自己感受到的重心位置;而功夫重心,则是前三种重心的完美结合。
技击之道:功夫重心定胜负
真正技击时,内家拳以功夫重心取胜。对于比自己弱的对手,功夫重心的感觉尤为明显。而功夫重心,一般就在丹田。
推手秘诀:松到脚底,化劲自如
太极拳推手讲究不丢不顶、沾粘连随。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能松到脚底。松到脚底,推手时遇力就走,这才是真正的化劲。如果不能沉到脚底,那就会条件反射地生拨硬勾,或顶或丢。所以,沾粘连随并非入门功夫,而是需要深厚松沉功底的体现。
喂劲表演:功夫深浅,一试便知
即便能松到脚底,初期也发不出好的劲。但在喂劲时,却可以玩得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太极拳师傅热衷于喂劲表演——因为他们的功夫,只能玩,不能用。
结语:太极拳推手,需用心修行
太极拳推手,从猛推到学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初期猛推,出身臭汗;有根劲后不愿猛推,却推不好;当松沉有了基础,神意也能跟上时,才开始真正的学推。学推时不可求胜负,有胜负心就出硬手。真正的太极拳推手,需要用心修行,用真正的太极松沉劲去感受、去领悟。
现在,你是否对太极拳的松沉落底有了更深的了解?快来一起练习吧,让太极拳的功夫在你的脚下生根发芽!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039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