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勤劳相伴,益寿延年。
这位老人1893年出生,2020年辞世,生命周期跨越三个世纪,活出了人间奇迹,令人赞叹不已。
她叫田龙玉,家在湖南湘西凤凰县,因为寿高127岁,有着“湖南第一寿星”的美誉。
回顾老人一生,“勤劳”和“乐观”一直与她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古人云:动则康,乐则寿。
这两样恰好她都有,而且从未间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时候家里穷,她很早就学会了做家务、干农活:帮父母放牛、砍柴、晒粮食、打猪草。
结婚后,她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地里活安排得清清楚楚。
有了闲暇,帮人做工挣钱补贴家用。
过了80岁,她还到吉首市给人家当了几年保姆,这种精气神,一般人望尘莫及。
搬到县城之后,她也不让自己闲着,每天出门遛遛弯,到“自留地”干点活,乐此不疲。
2
心态良好,不易衰老。
网上流行一句话:哪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负重前行罢了。
田龙玉老人的一生,经过了多次沉重打击,历尽沧桑饱尝厄运之后,她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更加坚强勇敢了。
媒体记者采访她的女儿张桂英,得到的答案是:“妈妈就是心态好,思想上没什么压力。”
田龙玉老人的乐观心态,街坊四邻都知道。
凭着这样的良好心态,面对生活里的磨难,家庭的不幸,飞来的横祸,她都安然度过了。
田龙玉老人一共生育过13个孩子,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长大成人,其中最大的孩子仅仅活到了18岁。
1973年,田龙玉的老伴撒手人寰,留下她孤苦伶仃活在人间。
常言道,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接二连三的打击,就像皮鞭一样抽打心灵。
但是,她没有让精神垮掉,擦干泪水之后,她仍然选择努力活下去。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里写道: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
田龙玉老人就是这样。
3
家庭和睦,春天常驻。
田龙玉的娘家人都很担心她,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然后有了一个方案。
就这样,一个小姑娘被送到了田龙玉面前,她就是田龙玉的养女张桂英。
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有了相依为命的亲人,田龙玉自然万般欣慰。
有了精神上的寄托,田龙玉变化很大,她干劲十足,似乎比以往更有活力了,脸上笑容可掬,心里甜甜蜜蜜。
仿佛是经历涅槃后的重生,她走路带风,说话铿锵有力日子重新焕发光彩。
有了田龙玉的悉心照顾,女儿茁壮成长。
读书、上学、参加工作,一切都很顺利。
结婚后,张桂英去了县城,田龙玉故土难离,仍旧在乡下生活,无欲无求,岁月静好。
后来的一场火灾,把她的房屋化为灰烬。
张桂英闻讯及时赶来,把她接进了城里。
自此以后,田龙玉又跟女儿团聚了。
张桂英有儿有女,有了田龙玉的融入,大家庭更显得其乐融融。
4
饮食有节,情志有度。
田龙玉大半辈子生活在农村,习惯了简单朴素的生活,对于各方面的要求很少,从来不会有非分之想。
饮食方面,她习惯一天吃两顿饭,细嚼慢咽、七分饱,是她的标配。而且,她吃饭很准时,很少改变。
早餐,上午九点左右吃;晚饭,下午的五点左右吃,雷打不动。
在食材方面,她的要求也不高:本乡本土长出来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是她的最爱。
她还在自家附近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蔬菜水果,吃得就是新鲜。
除了自己家吃,她还喜欢分享,给邻里邻居送,让大家一块“尝尝鲜”。
以前,劳动是生活所迫,养成习惯后,就变成了一种爱好,晚年的她也“不让自己闲着”,干干活,疏通筋骨,流畅气血,精神特别好。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俗话说,身体常动,百病不碰。
想要身体健康,“动字诀”必不可少。
5
早睡早起,生活规律。
田龙玉老人还有一个养生特点,那就是非常重视睡眠。
民间谚语讲:早睡早起身体好。
早睡早起,也是田龙玉老人的一大习惯,多年以来,坚持不懈。
难能可贵的人,在鲐背之年,她依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堪称“自律达人”。
由于夜晚有了充足的睡眠,第二天起床,她总是神采奕奕的,不论干什么都满怀热情。
上了年纪,没有重体力劳动,晚间的8个小时睡眠,足够给自己“充电”了。
午饭以后,她还要休息一个多小时,这样的话,下午的活动就不会感觉困倦和疲乏。
“药圣”李时珍说,睡觉是世间最好的补药。
的确如此,睡眠是神心放松的最佳的阶段,体能得以补充,免疫力得以修复,固本培元,精神续航。
“医仙”葛洪说,睡能养气,睡能还精,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现代人的很多疾病,都跟睡不好觉有关。熬夜加班,娱乐至死,就是给自己的身体埋雷,得不偿失。
因此,有些这样说,你熬的不是夜,而是命!
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希尔世界上最伟大的自律。因为,它关乎健康,关乎生命,是保健之法的重中之重。
白天有说有笑,夜晚睡个好觉,这样不好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4112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