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你说一张补益剂。它是补气血用的。什么呢?这就是圣愈汤。
圣愈汤出自《脉因证治》这部古老医书中,其主要配方包括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水煎服。
这个妙方最初是用来治什么的呢?
其实主要是给那些月经多,颜色浅,而且提前来的女性们调养身子的。她们通常还会感到疲倦不堪,手和腿脚也使不上力气。
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中医上讲,这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
月经的颜色过浅,这意味着血虚。而气不足的话,血液就无法固定住,因此就容易造成月经提前且量大。另外疲倦乏力也是气血不足的主要表现。
面对这样的情况,使用圣愈汤就是很好的选择!它巧妙地利用熟地、白芍、川芎、当归来补血,有点像是四物汤的升级。
然后再加上黄芪、人参来补气,让气的控制力更强,从而更好得锁住血液。细品会发现,这个思路简单又全面。
圣愈汤在中医里面可是补气血的专方,咱们来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曾经有一位老太,当时已经69岁高龄。她有啥病症呢?就是3个月来,不知怎地,老觉得全身骨头疼,老是隐隐作痛还有点无力感,真是难以言表的痛苦。
她一开始以为自己可能得了风湿病。然而,别人得风湿病都会在天气变差的时候觉得更加严重,可她却感觉天气对她并没有什么影响。
最后,在别人的指引下去看的中医。这位老太太来的时候还是被别人搀扶进门的。原因就是她一身无力,走起路来都有点吃力。
更糟糕的是,稍微活动一下还会觉得气喘吁吁,好像气不够用似的。
接诊之后,医生给她把了把脉,患者脸色略微偏黄,脉搏微弱,舌头淡而湿润。
二便和吃饭基本上都没什么大问题。全身疼痛的感觉似乎无处不在,每个地方都倍感疲惫。
经过详细询问后,医生开出了一副药方。内容如下:
生黄芪、太子参,生、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忍冬藤,夜交藤,络石藤,石楠藤,钩藤,伸筋草。以上这些药材,水煮成汤,每次喝5剂。
那么效果如何呢?这位患者在服用5剂后,明显感觉疼痛感降低了很多,整个人都变得好多了。
那个时候刚好碰上过年,患者在家操劳。春节过后发现症状再次加重,应该是美食诱惑过大,劳累过度所致,于是再来开药。
药方并未改变,再次服用了5剂。这次之后,患者恢复如初,脸色红润,体力充沛。只是有时会觉得胸闷,胃口不是特好。
此时,药方去掉熟地,太子参和黄芪分别减少,加入瓜蒌皮,蔻仁,再度服用5剂。
最后,患者的各种不适全部消失不见,长时间跟踪访问一年多,病情始终没有再次复发。
这就是整个诊疗过程。这段经历最早被发表在2009年的《湖北中医》杂志上。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以圣愈汤为基础,再辅以其他药材,用来治疗风湿疾病的案例,实在是珍贵,我一直将其保存至今。
关于这个诊疗背后的秘密,其实很好理解。这位患者的病症在于气血不足,导致肢体失去滋养。
就诊之时,往往气虚乏力度,需他人扶持助力,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舌质红润,这是血虚之象。
气虚之下,脉道运行受阻,形成涩脉;气血匮乏之时,脉道流动性减弱,引发疼痛。
我们的身体关节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气血的滋润与养护。气血亏虚,血行不通,关节疼痛就找上门来。
那么这时候该怎么调理呢?自然就是需要滋阴补血、促进血液循环,使得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
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用药方案吧:
有生黄芪、太子参,还有生、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等。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忍冬藤、夜交藤、络石藤、石楠藤以及能够舒展筋骨的伸筋草。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圣愈汤的加味应用。
黄芪和太子参主要起到补充元气的作用,生、熟地黄,再加上当归、白芍、川芎,这些都是具有补养血液、促进血液流动效果的药材。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做到气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接着,再加上忍冬藤、夜交藤、络石藤、石楠藤和伸筋草这些药物,它们有着抗风湿的功效,能帮助疏通经络,消除病痛。
而其中的钩藤则主要起到了息风的疗效。这么一来,我们就成功破解了难题。
可是之后,这位老太太发现她感到有些胸闷,食欲也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使用熟地黄太多导致过于油腻的缘故。
因为如此,所以把熟地黄去掉了,太子参和黄芪的用量也相应减少,这样可以减少身体内部的湿热积聚。
然后再加入瓜蒌皮和蔻仁来增强疗效。这下,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各位读者朋友们,看看这个医案例子,我们就能深刻理解圣愈汤在治疗这种病症时的明智选择。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人体步入老年阶段后,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这种肢体酸胀疼痛的感受。
这种疼痛并不会马上出现,而是像慢性病一样悄悄地发病,有时候今天这里有感觉,明天那里又会觉得疼,变化莫测。
而且,或许还伴随着肢体感到无力、疲倦不堪、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劳作等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舌头颜色偏淡,手相比较纤细且触摸时有如摸到小细纤维的感觉,面色看起来也稍微暗沉一些的话,我们就需要考虑这是否是由于气血不足、四肢缺乏营养所导致的肌肉酸痛和乏力现象。
而圣愈汤作为基础方,再加上药性温和、解风行络的这些中草药搭配使用,就是很好的治疗思路。
以上这位中医给出的方子,正是这方面的范例,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不过对于那些并非专业的读者来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应该在中医师的建议之下进行借鉴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把控药量和搭配使用,避免因患者自身脾胃虚弱而难以接受大量进补引发问题。
我是李庆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心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疑难病)、老年病及内科疾病等,解决了许多临床复杂疑难问题。
特别是运用中医药防治难治性冠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律失常、难治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
有健康问题、疾病咨询的,都可以和我说说,让我给你一些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2877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