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只能等透析?治肾先治血!郑新教授“肾病一号方”,打破尿毒症魔咒!【跟第二届国医大师学用方·五·郑新】
国医大师郑新(1925-2021)籍贯: 四川成都,河南郏县人。重要履历: 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中医急症研究的重要奠基人。生平: 师从重庆名医唐阳春、吴佩衡,与黄星垣共创中医急症研究先河。提出“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研发参麦针等急症制剂,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肾病诊疗体系。2014年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郑新教授是一位在两大领域——中医急症与肾病都有卓越建树的“双栖”大师。上世纪中后期,面对"中医是慢郎中"的质疑,他与黄星垣等大家携手,毅然投身于当时几乎空白的中医急症研究。他系统研究温病理论,创造性提出“热毒学说”与“温病截断疗法”,主张在卫气阶段即重用清热解毒之品,直捣病所,“截断”病势向营血传变,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率。
基于急症研究的深厚功底,他将"毒"、"瘀"等病理因素深刻融入对慢性肾病的认识中。通过对大量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他提出了著名的“肾病三因论”(热毒、瘀血、水湿)和“肾病多瘀论”,指出瘀血阻滞是贯穿慢性肾病始终的核心病机。他研制出疗效独特的肾病1号、肾病2号等系列方剂,形成了祛邪扶正并重、内外兼治的完整体系。他常说:“治急症要猛,治慢病要恒。”无论是急是慢,他总能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果敢的临床决策,为患者开辟生机。
【大师名方】名方一:参麦注射液主治:气阴两虚型厥脱证/休克、心力衰竭等急症01【组成】(此为注射液,须在医院由医护人员使用)
主要成分: 红参、麦冬
功能主治: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
02【方义解析】
此方是郑新教授将古方生脉散现代化、剂型改革的典范,是中医急症治疗的重要武器。
益气固脱,救逆于顷刻: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益气救逆之要药,能迅速提升血压,改善循环,是为君药。麦冬甘寒滋阴,清心除烦,为臣药。二者配伍,气阴双补,使元气得固,阴液得充,脉复厥回,正是“益气养阴固脱”法的精髓体现。
剂型革新,开辟急症新途径: 将传统汤剂改为注射液,突破了中药起效慢的瓶颈,使药力能通过静脉直接、迅速地作用于全身,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03【核心病机】
此类急症的核心病机在于“气随液脱,阴阳离决” 。在大汗、大泻、大失血或热病后期,人体气与阴液大量快速丢失,导致生命根基动摇。参麦注射液能迅速“增液敛气”,稳住生命体征。
04【适用症候清单】
主症(必须有):神疲乏力,汗出不止,呼吸微弱,脉微细欲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休克或心力衰竭状态)。
兼症(通常有):口干舌燥,心悸心慌,面色苍白或潮红。
关键体征:血压下降,四肢不温或厥冷。舌干红少苔。
【验案赏析】
(以下医案基于郑新教授学术思想及典型临床报道整理)
患者: 某老年男性,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现状: 意识淡漠,血压70/40mmHg,四肢厥冷,全身湿冷大汗,呼吸浅促,口唇紫绀。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提升血压效果不理想。
中医会诊: 郑老诊视后,认为此属“阴阳离决”之危候,立即建议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治疗: 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液体中静滴。
结果: 用药约30分钟后,患者血压开始稳步回升至90/60mmHg,汗出明显减少,四肢渐温,意识转清。继续使用2天后,休克纠正,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决定性的时间。
按语
此案充分展示了中药注射剂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巨大价值。郑老准确抓住患者"气阴外脱"的核心病机,运用参麦注射液力挽狂澜,生动诠释了“中医不是慢郎中”,在ICU病房同样可以大显身手。
名方二:肾病一号方主治: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早中期01【组成】(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君药:黄芪30g,丹参20g
臣药:川芎15g,鬼箭羽15g
佐药:白花蛇舌草20g,薏苡仁30g,大黄6-10g
使药:甘草6g
02【方义解析】
此方集中体现了郑新教授“扶正祛邪,活血解毒”治疗肾病的核心思想。
君臣相伍,益气活血:重用黄芪为君,大补脾肺之气,以助水液代谢,固护根本;丹参为臣,活血祛瘀,通利肾络,改善肾脏微循环。二者共为君药,益气以行血,活血不伤正,是针对"肾病多瘀"的精准打击。
臣佐协力,解毒泄浊:川芎助丹参活血化瘀;鬼箭羽活血通经、解毒,是郑老治疗肾病的特色用药;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清除免疫复合物等"毒邪";薏苡仁健脾渗湿,给邪以出路;大黄通腑泄浊,推陈致新,降低肌酐、尿素氮。
全方统筹,攻补兼施:全方以黄芪扶正固本,以丹参、川芎、鬼箭羽、大黄等活血解毒泄浊,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03【核心病机】
郑教授认为,慢性肾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脾肾亏虚为本,热毒瘀血水湿互结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瘀血”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病理环节。
04【适用症候清单】
主症:腰膝酸软,乏力,浮肿(眼睑或下肢),小便泡沫增多。
兼症: 面色晦暗,纳差,或见口干、咽痛。
关键体征:实验室检查见蛋白尿、血尿,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舌质多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或涩。
【验案赏析】
(以下医案基于郑新教授学术思想及典型临床报道整理)
患者: 王某,男,48岁。主诉: 发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2年。
病史: 患者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长期服用西药,但血肌酐仍在缓慢上升,尿蛋白(++)。症见:神疲乏力,腰酸,双下肢轻度浮肿,夜尿多,面色晦暗。
检查: 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黄腻,脉沉涩。血肌酐186μmol/L,尿素氮9.8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g。
诊断: 慢性肾衰(脾肾气虚,毒瘀互结)。
治法: 益气活血,解毒泄浊。
处方: 肾病一号方加减。
黄芪30g,丹参20g,川芎15g,鬼箭羽15g,白花蛇舌草20g,薏苡仁30g,酒大黄8g,金樱子15g,甘草6g。14剂,每日1剂。
二诊: 服药后精神、体力好转,下肢浮肿消退。复查血肌酐降至165μmol/L,尿蛋白(+)。舌暗减轻。守方继进,大黄改为6g,续服28剂。
三诊: 患者诸症平稳,血肌酐稳定在150μmol/L左右,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9g。此后长期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调理,病情稳定,有效延缓了进入尿毒症期的进程。
按语
此案是“肾病一号方”治疗早中期肾衰的典范。郑老不汲汲于降低某一指标,而是紧扣“气虚毒瘀”病机,以黄芪、丹参益气活血治其本,鬼箭羽、白花蛇舌草、大黄解毒泄浊治其标,使邪去正安,肾功能得以保护和逆转。
【大医精诚】01郑新的思维心法
从“参麦针”到“肾病一号方”,我们可以提炼出郑新教授的核心心法:“治急症要有胆有识,雷霆万钧;治慢病要有守有方,水滴石穿。”他既能以雷霆手段运用中药注射剂抢救危殆,又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构建慢性肾病的长期诊疗体系。这种“急慢分治,中西融通”的战略思维,极大地拓展了中医药的服务疆域。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53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