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定义
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在办公室上班族的身上尤其明显。
颈椎病6类型
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受牵连部位上至头顶,下至腿足,浅至皮肤,深至某些内脏都会有异常的症状。几乎可以说疑难杂症都是颈椎闯的祸。依据解剖学,病理学和症状表现,可将颈椎病分为以下6种类型:
1. 颈型颈椎病(亦称落枕型)
通常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保健最有利时机。酸痛感以颈后部位为主,致颈后易于疲劳,在过度疲劳、风寒、枕头或卧姿不适时时常发生落枕症状。
常见症状:颈部酸、痛、麻、肌肉僵硬紧绷、颈部活动受限。
治疗: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生姜15g、大枣4枚、葛根30g)或葛根汤(葛根30g、麻黄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5g、大枣4枚、炙甘草10g),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参12g、板兰根12g、金银花12g等。
2. 神经根性颈椎病
此型颈椎病多由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颈椎关节和韧带的松动、错位,造成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以头、颈、肩、臂、指疼痛为主的症候群。而症状通常于夜间睡眠或晨起加重,时好时坏,会反复发作。
常见症状:上肢酸、痛、麻、感觉丧失、肌肉无力、肌肉萎缩。
治疗分为: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当归12g、川芎12g、没药12g、桃仁18g、羌活6g、红花18g、五灵脂12g、秦艽6g、香附6g、牛膝18g、地龙12g、炙甘草6g);如偏湿热,宜清热利湿,用当归拈痛汤(当归6g、党参6g、苦参3g、苍朮3g、白朮3g、升麻3g、防己6g、羌活6g、葛根20g、知母3g、猪苓3g、茵陈6g、黄芩3g、泽泻6g、甘草3g、大枣3枚),如伴有麻木,在上述方中加止痉散(蜈蚣6g、全蝎6g)。
以麻木为主,伴有肌肉萎缩,取益气化瘀通络法,常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当归6g、川芎3g、芍药5g、桃仁3g、红花3g、地龙3g)加蜈蚣3g、全蝎3g等。
3. 椎动脉性颈椎病
会造成血流障碍,脑供血不足,易造成眩晕、头痛、猝倒、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有眩晕、恶心、呕吐、耳鸣、重听、眼部痉挛等症状,且发病与头颈活动有关。
常见症状: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或猝倒。
治疗分为:头晕伴头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汤(当归9g、川芎5g、赤芍6g、生地9g、桃仁12g、红花9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桔梗5g、甘草3g);偏痰湿,宜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2g、茯苓12g、陈皮12g、甘草9g、大枣3枚)等。
头晕头胀如裹,胁痛、口苦、失眠者,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常用温胆汤(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8g、竹茹15g、枳实12g、炙甘草9g)。
头晕神疲乏力、面少华色者,取益气和营化湿法,常用益气聪明汤(黄芪15g、党参15g、白芍6、黄柏6g、升麻6g、葛根12g、蔓荆子9g、甘草6g)。
4. 交感性颈椎病
常伴肩颈疼痛、手臂麻或眩晕、头昏、头痛等症状。由于在颈椎病的各种病理变化中,均会直接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末梢,或通过颈脊神经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或抑制,即会出现相应症候群。
常见症状:肩颈疼痛、手臂麻或眩晕、头昏、头痛、视力模糊、畏光、鼻塞、胃食道逆流等。
5. 脊髓型颈椎病
发病率相当高,且症状严重,一旦延误诊治可发展为不可逆神经伤害。由于椎管狭窄损害脊髓,且病程缓慢进展。常表现为下肢远端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加,常伴有大小便障碍等。若错失早期治疗致残率颇高。
常见症状:四肢麻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跛行。
治疗: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复元活血汤(大黄30g、柴胡15g、红花6g、桃仁6g、当归6g、天花粉6g、穿 -山- 甲6g 炙甘草6g)。如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者,取补中益气,调养脾肾法,地黄饮子(附子、桂枝、肉苁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远志、石斛、茯苓、麦冬、五味子)合圣愈汤(黄芪、党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柴胡)。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较多,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6. 混合型颈椎病
以某一类型症状为主,合并出现其他类型症状。
另外,治疗颈椎病,要配合正骨、针灸、拔罐、局部放血、中药外敷,则效果更好!故乡的云将自己多年研制并实践有效的外敷方法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
说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病请到正规医院找医生治疗。
提示:治疗颈椎病,要配合正骨、针灸、艾灸和适当锻炼,才能全面治疗,不要执着于单一方法。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27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