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师,文君然。
昨天,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中医模拟诊疗题,请大家给一个顽固呃逆的患者开方子。令人高兴的是,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还是有读者朋友给出了和实战完全一致的答案。没错。当时,医家用到的,就是经方人参桂枝汤。
我们再把这个事儿,简单地回顾一下。
话说这个患者,当时51岁,初诊时间是1980年的9月份。
从大概5年前开始,她不知道为啥,开始呃逆、打嗝。一旦进食生冷,或者揉按脘腹的时候,她就打嗝不止,病情加剧。一旦发作,呃逆之声响亮短促,令周围的人错愕。
为了这个打嗝病,患者多处就医,效果都不尽人意。有这么一天,她因为饮食不慎,又开始不停打嗝,而且只要揉按肚子,就连续打嗝数十声。患者和家属苦不堪言,决定再找中医调治。
刻诊,患者脉象迟缓,苔薄白,舌淡,整个人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自觉口淡无味,食欲不佳。吃东西以后,上腹部满闷不适。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如下:
桂枝15克,党参30克,干姜12克,白术15克,甘草6克,砂仁9克,开2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女患者服药以后,自觉呃逆已经停止。只要不刺激它,就不会打嗝。如果揉按脘腹,顶多也是轻轻呃逆几声,很快就消失了。患者喜出望外。此时,原方不变,再投2剂,患者呃逆之苦豁然而除,竟然完全好了。
因为患者病有5年,根深蒂固,恐日后复发,医家再投香砂六君子加桂枝5剂,用于巩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湖南中医杂志》。这里的医家,医案记载,姓周。
很显然,医案里医家用到的的是人参桂枝汤,加砂仁。
人参桂枝汤这个方子,很多人不熟悉。说实话,文老师我如果不写这篇文字,也很少研习这张经方。人参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基本配伍是桂枝12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主要功效,是温里解表,属于典型的表里双解之剂。它的主治,本来是脾胃虚寒、复感风寒之证。表现出来,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心下痞硬、下利不止、腹痛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虚浮。
其中,人参、干姜、白术、甘草温中散寒,健脾胃,是理中汤的运用。桂枝则用于解太阳表邪。
那么,医案里的患者,没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这样的表邪之象,唯有脉迟缓、苔薄白、舌淡、口淡无味、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这样的中焦虚寒之证。这个时候,用人参桂枝汤行不行呢?当然可以。因为桂枝除了能解表,还能温通中阳。在此基础上加砂仁行气和胃,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患者脾胃虚寒,为什么会呃逆,而且一揉肚子就呃逆发作。
这个事儿也好理解。在中医内科学里面,有一个病,叫呃逆。它的证型,第一个就是胃中有寒。分析起来,就是胃中寒邪凝滞,影响了胃气的正常通降。胃气不能降,它就会升,于是发为呃逆。吃凉的东西,加剧胃寒,故而呃逆加重。一旦揉按脘腹,胃部受到压力,本应气机下降,但通降失常,只能上逆,故而呃逆发作。可见,对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一切都源于脾胃有寒。人参桂枝汤加砂仁,十分贴切。
根据这样的结果,这几天,确有几位读者给出了和实战完全一致的答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足可见大家对此用心思考。文老师看了特别欣慰,并深感钦佩。希望咱们大家都能好好地研习中医经方,开拓眼界,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好了。这个事儿,我们就暂时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24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