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师,文君然。
昨天,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模拟诊疗题,请您给一个怪病患者开方子。没错。当时医家用到的,就是川芎茶调散加减。几乎所有的读者朋友,都说对了。
我们再把事情的经过说一下。
说一个女子,当时18岁,2005年的11月份初诊。
啥毛病?就是容易头痛,六年来颇受其害。痛无定处,发无定时。但是有一个规律可循,就是疼痛容易出现在经期,或者精神紧张的时候。尤其是考试之前,更容易发作。至于说疼痛发作的具体时间和具体位置,那就不一定了。
三天前,患者由于有考试临近,倍觉精神压力,于是头痛发作。痛觉比以往强烈很多。无奈之下,患者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脉弦数,舌苔薄而微黄,舌红。细问得知,患者平时性情较为急躁,心烦口苦,胁肋部位有时候觉得不适。在经前,会有些许乳房胀痛的感觉。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川芎15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细辛5克,薄荷10克,龙胆草10克,三七粉7.5克(另包冲服),吴茱萸5克,珍珠母20克,延胡索10克,麦冬20克,郁金10克,柴胡1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3次口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头部疼痛之感明显减轻。此时效不更方,原方再投6剂,患者终于诸证消失。
此案,刊载于2007年的《中华中医药学刊》上。医家,为辽宁中医名家黎凯教授。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自己查询。
很显然,医家这里用到的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荆芥、细辛、白芷、薄荷,这些基本源于川芎茶调散。只不过,去掉了防风、羌活。
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再加龙胆草、三七粉、吴茱萸、珍珠母、延胡索、麦冬、郁金和柴胡。
为什么这么用呢?很显然,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口苦心烦,胁肋不适,经前乳房胀痛。舌红,苔黄,脉数。头痛多在精神紧张、考试之前发作。这显然是肝郁化火之象。龙胆草清肝火,吴茱萸疏肝,延胡索、郁金、柴胡疏肝止痛。加麦冬清心热,三七活血定痛。这些,显然是为了解决患者肝郁化火而设。
那其他的,医家为啥用到川芎茶调散呢?因为患者的头痛,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发无定处、无定时。可见,这是风邪所致。因此,还要祛风止痛。川芎茶调散,就起到这个作用。川芎、荆芥、白芷、细辛、薄荷,这些都疏风散达,上行头面,可以有效驱散头部风邪。
因此,这是运用川芎茶调散,配合清肝泻火之法,来调治头痛的案例。辨证精准,用药得当。
根据这样的结果,这两天,有太多的读者朋友多给出了和实战完全一致的答案。足见,参与作答的朋友对病情的分析,是基本正确。对此,文老师要表达深深的敬佩。
好了。这个事儿,我们就聊这么多。再次感谢全国读者朋友的支持和参与。下一回,我们接着开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0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