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师,文君然。
前几天,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中医模拟诊疗题,请大家给一个怪病患者开方子。让人振奋的是,几乎所有参与作答的朋友,都说对了。没错,当时医家用到的,就是通窍活血汤加减。
来吧,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这个患者是一个女性,当时才34岁。怎么回事呢?最初的时候,她就是在家里干活,身体负重用力。可是在发力之后,也不知道为啥,忽然之间就晕倒了,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然后还伴随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家人见状,连忙将其送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就医也很快,所以经过住院治疗,此人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出院回家了。
但是啊,从那时候开始,此人就落下一个毛病,即记忆力奇差。对洗脸盆、钢笔、电灯、茶杯等常见物品,想不起来叫啥。比如说,家人拿过来脸盆,问她这是啥。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虽然之道这是洗漱用品,但是“脸盆”俩字儿就是想不起来。除非有家人提醒,她才勉强能说出来,不过随后还会忘记。
这可咋办啊?当时有医院给出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来治疗,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患者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颜面无华,目光无神,回答问题比较迟钝,说起话来也不是那么流利。患者自述,现在时常觉得乏力疲倦,头晕目眩。看舌脉,发现舌淡红,舌边有淤点,苔薄白,脉沉细。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如下:
黄芪15克,当归、赤芍、党参、石菖蒲、枸杞子各10克,川芎、红花、桃仁、远志各8克。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半个月之后,面色转润,睡眠状态良好,精神有所好转,身体倦怠之感减轻。对一些指定的物件,她虽然也需要经过一点思考,但是基本能说出来。
此时,原方稍作加减,再投药物十多天。最终,患者诸证息平,对身边的物件名称对答如流,已经可以恢复工作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4年的《辽宁中医》杂志。
很显然,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气虚血瘀。
患者浑身体倦乏力脉沉细,可见气虚。舌边有淤点,而且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这是血瘀无疑。
气虚血瘀之下,患者脑窍失养,神机失用,所以健忘,对普通物件说不出名字。
治疗之道,毫无疑问,乃是益气活血。纵观全方,医家以黄芪、党参益气,枸杞滋补肝肾,用于扶正,以远志、菖蒲来开窍醒神。
接下来,开始活血。活血之品用啥?赤芍、川芎、红花、桃仁。这四味药,出自“通窍活血汤”,只不过去掉了原方里的生姜、老葱、大枣、麝香。也就是说,全方是对通窍活血汤的加减应用。
按照这个结果,这几天,有太多的朋友给出了和实战完全一致的答案。虽然这里有一点提示的成分,但是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案里患者的分析,还是十分精准的,不然也不可能有活血化瘀这个治疗方向。所以说,每一位答对的读者,都令人敬佩。
好了。这个事儿,我们就聊这么多。下一次,我们接着开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00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