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聊脾胃
进入深秋之后,昼夜温差就变得非常明显了,后台也收到了不少患者的留言说:“张主任,整天手脚冰凉暖不热,晚上还容易失眠、动不动就腰酸乏力,这是怎么回事啊?”,其实这种情况就是明显的“阳气不足”了,跟季节有很大的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阳气就是像是我们身体的小火炉,如果炉子里的火不旺,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关节僵直等不适。
特别是在秋冬两季,立秋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阳气开始向内、向下收敛,体表阳气减少。立冬之后,阳气潜藏至极,阴寒盛极,阳气深藏于内,气血运行缓慢,体表阳气最弱。这就是为什么秋冬一部分人手脚容易冰凉的根本原因。
并且马上要立冬了,所以大家才会频繁出现这种情况,那该怎么解决呢?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千古扶阳方, 这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今天分享给大家。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6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6g、炮附子6g
此方中因为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要选用炮附子,并且要先煎20分钟去毒性,然后再放入其他药材煎煮,最后去渣取汁即可。
此方中桂枝温经通阳,帮助气血运行,白芍养血柔肝,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守护中焦,附子回阳救逆,跟桂枝一起大补阳气,最后再用炙甘草调和诸药。做到了温经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比较适合秋冬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患者朋友,能把阳气补进骨缝里,帮助身体暖起来。
但是对于长期、一年四季手脚冰凉的患者来讲,也不能只补阳气,同时更应该兼顾气血的调理,让气血充足、流通顺畅,阳气才能散发至全身,让温暖持续的更久。
这种情况的话并不需要再过度用药,只需要用外敷方,让我们的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运动起来就可以。推荐大家可以搭配一个埤运保健贴。每天贴敷肚脐,让药性通过神阙穴,直接被脾胃吸收,强化脾胃功能。
这个方法叫做脐疗法,方子由:炒白术、炒枳实、木香、炒槟榔、草豆蔻、炒鸡内金、荸荠、蜂蜜组成。
除了用白术、只是、槟榔、鸡内金温阳脾胃,帮助气血化生之外,还有木香、豆蔻来温中散寒,也能帮助驱散体内的部分寒邪。这样一来和桂枝加附子汤配合起来,温阳散寒,行气补血的作用效果持续时间则会更长,作用会更大。并且脾胃养好了,睡眠自然也会有所改善,一石三鸟。
外敷方虽然熬制起来比较复杂,但是用法还非常简单,只需要四步即可:1、撕开包装取出脾胃贴,2、撕掉底部整片的衬膜,3、贴到肚脐或其他部位,4、撕掉上部双翼衬膜。有需要的朋友,大家可以自行点击链接体验。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结语:
秋冬补阳健脾是应对季节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解决秋冬很多常见的脾胃问题,也是很多患者朋友都需要的一步,但是还是要提醒大家,涉及到用药,还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使用,不可自行盲用。
有问题随时跟我讲,辨证之后会给你点合适的调理建议。
写在最后
我的寄语
我是张国杰,河南省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磊,祖上三代从医,深受中医文化浸染,写文章的目的在于传播中医文化和脾胃病调理思路。给大家带来一点有用的科普。
END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97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