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皮肤来形容“肤浅”,实在是对肤浅的理解太肤浅。
——鲁迅
我们对皮肤的认知,经历的是一个从“漫长的社会学认知”,到“快速地科学发现”,到“飞速跨界的理解”的过程。
简单地来讲,从一开始我们认为“它就是焊在我们身体上的一件衣服”,到认为“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认识到它有众多的功能: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来源:药监局官网内容编辑
功能的背后,是对应的结构。
所谓结构决定功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发表了一些早期的论文,认为:
皮肤不能简单地被称为皮肤,而应该理解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皮肤 系统。
因为上图中的功能,不是单纯的一种结构可以达到的,必然是众多复杂结构的组合。
被我们认识得最多的一部分,是“屏障”。
这些年因为“敏感皮肤”的概念与治疗的普及,人们会意识到,皮肤作为一个精细的屏障,应该怎样来维护。
而在认识敏感皮肤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痛痒的感觉,不仅仅来源于皮肤里的神经,皮肤自己也参与了痛痒信息的调节。
最近两三年,一项大规模(超过一万名用户)的调研显示,中国人的敏感皮肤成因,以45岁为分水岭:
45岁之前,最多的原因是“缺乏睡眠”;
而45岁之后,“缺乏睡眠”这个原因掉到了第六。排行第一的原因,是“焦虑”。
(详见第25届WCD现场报道:传送门)
从而引出了皮肤另一大功能:内分泌
这里面不单单是指大脑影响皮肤,还包括皮肤影响大脑,以及皮肤自己对自己的影响。
而近几年热度非常高,在化妆品广告中禁用的词语“炎症”,又带出来大家对于“免疫系统”的关注。
皮肤是最大的先天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不单单是免疫细胞在里面起作用,皮肤细胞自身也参与得很深: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来源:根据英文在线课程翻译整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89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