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药用药集锦②
2025
10-29

中药用药集锦②

往期相关文章:中药用药集锦①  👈

黄芪 巧搭配

黄芪+葛根~助气升发

黄芪+当归~气血双补

黄芪+大枣~补气升阳

黄芪+肉桂~祛寒止痛

黄芪+人参~补益元气

黄芪+白术~益气健脾

黄芪+桑叶~补气摄血

黄芪+益母草~利水养肾

黄芪+知母~养阴升阳

黄芪+山药~益脾固精

黄芪+陈皮~消食祛湿

黄芪+麦冬~养心清肺

黄芪+菊花~明目清肝

黄芪+金银花~清热解毒

黄芪+蒲公英~清火消炎

黄芪+栀子~泻火清毒

黄芪+生甘草~止咳祛痰

黄芪+西洋参~增强体质

黄芪+丹参~养气活血

黄芪+合欢皮~补气活血

黄芪+防己~祛湿固表

巧用 三药

胸三药: 薤白、枳实、瓜蒌;

心三药: 丹参、银杏叶、当归;

肺三药: 川贝母、桔梗、紫苑;

脾三药: 山药、薏苡仁、茯苓;

胃三药: 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

肝三药: 香附、郁金、白芍;

肾三药: 枸杞子、杜仲、淫羊藿;

头三药: 川芎、天麻、藁本;

眼三药: 桑叶、菊花、决明子;

鼻三药: 苍耳子、辛荑花、白芷。

脾虚三剑客~白术 党参 山药

补血三剑客~当归 熟地 鸡血藤

气虚三剑客~红参 黄芪 仙鹤草

滋阴三剑客~生地 黄精 女贞子

风湿三剑客~独活 防已 清风藤

颈椎三剑客~葛根 威灵仙 片姜黄

止痛三剑客~元胡 徐长卿 白芍

补阳三剑客~巴戟天 附子 鹿茸

牙痛三剑客~细辛 白芷 升麻

胃热三剑客~石膏 黄连 麦冬

肺热三剑客~金荞麦 鱼腥草 瓜萎

腹胀三剑客~莱菔子 槟榔 枳实

肺寒三剑客~干姜 细辛五味子

耳鸣三剑客~香附 石菖蒲柴胡

头晕三剑客~葛根 川芎 天麻

头痛三剑客~白芷 全蝎白僵蚕

感冒三剑客~荆芥 防风 葛根

咳嗽三剑客~百部 杏仁 桔梗

痰湿三剑客~陈皮 茯苓 白术

湿热三剑客~黄柏 栀子 薏苡仁

发热三剑客~柴胡 黄芩连翘

腰痛三剑客~杜仲 补骨脂川断

咽炎三剑客~玄参 石斛 罗汉果

鼻炎三剑客~藿香 辛夷鹅不食草

腹泻三剑客~木香 黄连赤石脂

便秘三剑客~麦冬 玄参 生白术

血脂三剑客~泽泻 山楂决明子

淤血三剑客~水蛭 红花丹参

骨刺三剑客~威灵仙 穿山龙木瓜

出血三剑客~仙鹤草小蓟三七

盗汗三剑客~五味子 浮小麦麻黄根

失眠三剑客~酸枣仁 夜交藤 百合

胃炎三剑客~半夏 黄连蒲公英

胃寒三剑客~干姜 桂枝肉豆蔻

肝寒三剑客~吴茱萸 干姜 附子

哮喘三剑客~地龙 款冬花麻黄

  药引子38个

1、川芎~引药至头两侧

2、白芷~引药至前额

3、菊花~引药至双目

4、辛夷~引药至鼻部

5、蓄本~引药至颠顶

6、葛荆子~引药至头部

7、桂枝~引药至左上肢

8、桑枝~引药至右上肢

9、干桑枝~引药至上肢

10、生膝~引药至下肢

11、桂枝~引药至四肢

12、桂枝尖~引药至指尖

13、桂心~引药至下部

14、牛膝~引药至足部

15、威灵仙~引药至骨

16、万根~引药至颈部

17、姜黄~引药至背部

18、杜仲~引药至腰部

19、木香~引药至胸腹

20、艾叶~引药至腹部

21、桔梗~引药至胸部

22、白芥子~引药至肋部

23、龟板~引药至任脉

24、狗脊~引药至督脉

25、半夏~引药至胃

26、桑白皮~引药至肺

27、柴胡~引药至肝

28、丹参~引药至心

29、苍术~引药至脾

30、蝉蜕~引药至皮肤

31、吴茱萸、蓄本~引药至厥阴经

32、羌活、防风~引药至太阳经

33、白芷、葛根~引药至阳明经

34、柴胡~引药至少阳经

35、苍术~引药至太阴经

36、细辛~引药至少阴经

37、牛膝、代石、旋覆花~引药下行 

38、柴胡、升麻、桔梗、莫荆子 ~引药上行

 寒热君臣用药

上焦有寒:用桂枝、麻黄;

中焦有寒:用肉桂、干姜;

下焦有寒:用沉香、附子;

上焦有热:用黄芩、赤芍;

中焦有热:用黄连、栀子;

下焦有热:用黄柏、知母。

陈皮理气,半夏降逆

瓜蒌开胸, 麦冬生津 

从蓉扶肾,巴戟壮阳

三棱活血,莪术破结

猪苓利尿,生姜温中

龟板潜阴,艾叶攒阳

秦艽通络,五倍固涩

首部杀虫,八角去秽

两味药搭配

1、肉桂遇见黄连,心肾就相交了2、女贞子遇见旱莲草,肾阴就补足了3、知母遇见贝母,肺就不热了4、破故纸遇见肉蔻,脾肾就不寒了5、附子遇见肉桂,脚就不冰了6、黄柏遇见知母,下焦就不湿热7、桑白皮遇见地骨皮,肺就不热8、半夏遇见陈皮,湿痰就没有了9、升麻遇见柴胡,中气就不下陷10、山药遇见扁豆,脾就不虚了

常用穴位歌诀

足三里→全能穴

三阴交→滋阴养颜

涌泉穴→引火归元

阳陵泉→疏肝养筋

关元穴→培元固本

合谷穴→清热止痛

委中穴→腰酸背痛

中脘穴→健脾养胃

内关穴→保护心脏

风池穴→明目醒脑

经典养生汤

二陈汤

食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侧重:祛湿方,燥湿化痰;寒湿/痰湿 适合。

三仁汤 

食材: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侧重:祛湿方,湿热+暑气; 

四神汤 

食材:茯苓/芡实/莲子/山药 

侧重:祛湿+健脾养胃,中性搭配;

四物汤 

食材:熟地黄/当归/白芍 /川芎

侧重:妇科第一方,侧重补血;

四君子汤 

食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侧重:用于脾胃气虚, 侧重气虚; 

五红汤 

食材: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红糖/枸杞

侧重:养血养颜,比四物汤好喝。

八珍汤

食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侧重:气血双补,四物汤+四君子汤

​​本文为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仅供养生参考,有病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