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明根源:肿瘤不是“突然长的”,是“一气周流”堵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肿瘤是“细胞突然变坏”,但按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肿瘤的根源其实是水寒、木郁、土湿拖垮了全身循环,让痰湿、水饮、瘀毒在体内堆久了“憋”出来的问题。
人体本是“脾胃为轴、肝心肺肾为轮”的循环系统:脾胃像“代谢中枢”,负责把食物化成气血、排掉废物;肝脏像“气机传送带”,推着气血和废物顺着三焦经流动;肾脏像“动力源”,靠肾阴肾阳推动整个循环转起来。可一旦这三个环节出问题,“一气周流”就会卡住——
先是土湿,脾胃被生冷、油腻食物“冻住”,运化不了的水液变成“痰湿”,像没排掉的废水黏在体内;接着水寒,肾阳气不足,循环动力变弱,痰湿排不出去,反而往下沉,堵在脏腑缝隙里;最后木郁,肝气被情绪、压力憋住,气机通道堵死,痰湿裹着瘀血(气血流不动形成的“淤泥”),在体内某个薄弱地方越堆越多,时间久了就成了“肿瘤”。
简单说,肿瘤不是“单一细胞的错”,是全身循环“堵到极致”的结果——痰湿水饮瘀毒没地方排,只能在体内“聚成块”,而现代医学说的“基因突变”“肿瘤微环境”,不过是这个过程在细胞层面的表现。
二、现代医学怎么看肿瘤?不过是“堵”的具体体现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肿瘤的发生、发展,其实都能和“一气周流”的堵塞对应上,只是说法不同:
1. 基因突变:循环堵久了,细胞“被逼坏”
正常细胞会按规律“出生-工作-死亡”,可当痰湿、瘀毒长期堵在局部,细胞周围缺氧、缺营养,DNA修复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就像长期待在脏水里的鱼,难免会生病。这种突变不是“随机的”,而是身体循环堵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2. 肿瘤微环境:堵出来的“温床”
现代医学说肿瘤是“癌细胞+血管+免疫细胞”的小社会,其实这就是痰湿瘀毒堆出来的“垃圾场”:血管是为了给瘀毒块供营养长出来的;免疫细胞本想清理,却被痰湿裹住动不了——本质还是“一气周流”堵死了,身体没法把垃圾运走、把“坏人”清除。
3. 转移机制:堵满了,往其他地方“溢”
当局部瘀毒块(肿瘤)长到一定程度,体内没地方堆了,就会顺着血液、淋巴系统(这就是中医说的“经络”)往其他循环薄弱的地方跑——比如肺、肝、骨,这些本就是“一气周流”容易堵的脏腑,自然成了转移的目标。
三、肿瘤的18种分型:不过是“堵”在不同脏腑的体现
很多人觉得分型复杂,其实每种分型,都是“水寒木郁土湿”在不同人、不同脏腑上的具体爆发——有人脾胃弱,堵在胃肠;有人肝气郁,堵在乳腺、肝脏;有人肾气虚,堵在泌尿生殖系统。
(一)偏单脏腑类(早期:刚堵在一个地方)
这时“一气周流”刚卡壳,痰湿瘀毒只堵在单个脏腑,症状轻,及时调还能逆转。
1. 肺气虚型:肺主通调水道,气虚了水湿排不出去,堵在肺部
– 表现:气短、咳嗽没力气、一受凉就感冒,痰是白稀的
– 根源:肺的“排水通道”堵了,痰湿堆在肺里
– 调理:补肺益气、通水道,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防风6g),再配雪梨炖川贝,帮肺把湿排出去
2. 肺阴亏虚型:肺阴少,水湿化不了,反而变“燥毒”
– 表现:干咳没痰、口干咽燥、晚上睡觉出汗,喉咙总像有东西卡着
– 根源:肺里缺水,痰湿变干,堵成“燥毒”
– 调理:滋阴润肺、化燥毒,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2g、麦冬10g、百合10g、川贝母6g),平时喝银耳百合羹
3. 脾虚湿盛型:脾胃是“土枢”,土湿了痰湿根本排不出去
– 表现:没力气、吃不下饭、大便黏马桶,肚子总胀,舌头胖有齿痕
– 根源:脾胃“代谢中枢”坏了,痰湿全堆在胃肠
– 调理:健脾祛湿、通胃肠,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10g),吃山药薏米粥
4. 脾胃湿热型:土湿久了变热,堵在脾胃成“湿热毒”
– 表现:口苦、嘴里发黏、肚子胀、要么拉肚子要么便秘,大便闻着臭
– 根源:脾胃堵久了“捂出热”,痰湿变湿热
– 调理:清热利湿、通脾胃,用连朴饮加减(黄连6g、厚朴10g、茯苓15g、薏米20g),喝绿豆冬瓜汤
5. 肝气郁结型:肝主疏泄,气郁了气机堵,痰湿跟着堆
– 表现:情绪差、总觉得胸口闷、肋骨胀,睡眠不好,月经前乳房胀
– 根源:肝气堵了,痰湿瘀毒堆在乳腺、肝脏周围
– 调理:疏肝理气、化痰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郁金10g、香附8g、白芍12g),泡玫瑰花茶
6. 肝火上炎型:气郁久了变火,烧着痰湿成“火毒”
– 表现:爱发火、头晕头痛、眼睛红、口苦,有时胁肋疼
– 根源:肝火太旺,把痰湿烧成“火毒”,堵在肝胆
– 调理:清肝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栀子8g、菊花10g、决明子10g),喝菊花茶
7. 肾阳虚型:肾是“动力源”,阳虚了循环慢,痰湿往下沉
– 表现:怕冷、腰困腿软、晚上起夜多,小便清长,手脚冰凉
– 根源:肾阳不足,痰湿沉在下焦(腰、泌尿生殖系统)
– 调理:温补肾阳、化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g、肉桂3g、熟地12g、山药15g),吃羊肉生姜汤
8. 肾阴虚型:肾阴少,循环没“润滑剂”,痰湿变“燥瘀”
– 表现:口干咽燥、手心脚心热、晚上出汗,腰困,小便少而黄
– 根源:肾阴不足,痰湿在泌尿生殖系统变“燥瘀”
– 调理:滋阴补肾、化瘀,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2g、山茱萸10g、枸杞12g、女贞子10g),吃黑豆粥
(二)偏双脏腑类(中期:堵到两个脏腑,互相拖累)
这时“一气周流”堵得更重,一个脏腑的痰湿瘀毒,连累了另一个脏腑,比如脾虚久了拖累肺,肝郁久了拖累肾。
9. 肺脾两虚痰湿型:脾虚生湿,肺虚排不出,痰湿堵在肺脾
– 表现:咳嗽痰多(白稀痰)、气短没力气、吃不下饭、大便稀,一感冒就加重
– 根源:脾胃“产湿”,肺“排不了湿”,痰湿堵在两个脏腑
– 调理:补肺健脾、化痰湿,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党参12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10g、陈皮8g),喝山药薏米粥
10. 肝郁脾虚型:肝气堵了影响脾胃,脾胃弱了又生湿,互相堵
– 表现:情绪差、肚子胀没胃口、大便时干时稀,月经不规律
– 根源:肝气堵“卡”住脾胃,脾胃生湿又“糊住”肝气
– 调理:疏肝健脾、通循环,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吃陈皮山药粥
11. 肝肾阴虚型:肝阴靠肾阴养,肾阴少了肝阴也虚,燥毒堵在肝肾
– 表现:头晕耳鸣、腰困、眼睛干、晚上出汗,有时胁肋隐隐疼
– 根源:肾阴不足,肝阴也虚,痰湿变燥毒,堵在肝肾
– 调理:滋补肝肾、化燥毒,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12g、枸杞12g、菊花10g、丹皮10g),喝枸杞菊花茶
12. 脾肾两虚型:脾靠肾阳补,肾阳不足脾也虚,痰湿沉在下焦
– 表现:怕冷、没力气、吃不下饭、腰困、晚上起夜多,早上眼睑肿
– 根源:肾阳不足“推不动”脾胃,脾胃生湿“压着”肾阳,痰湿沉在腰、泌尿生殖系统
– 调理:温补脾肾、化湿,用**附子理中丸合肾气丸加减**(附子6g、党参12g、白术10g、熟地12g),吃山药羊肉汤
(三)偏三脏腑类(中晚期:堵到三个脏腑,循环快断了)
这时“一气周流”快转不动了,肺脾肝肾里有三个都堵了,痰湿瘀毒开始扩散,容易出现肿瘤增大、轻微转移。
13. 肺脾肾三脏气虚痰湿型:肺排不了湿、脾生湿、肾推不动湿,痰湿满全身
– 表现:气短到走不动路、咳嗽痰多、吃不下饭、腰困腿肿,大便稀,体重下降
– 根源:三个“排水、运湿、推湿”的脏腑全堵了,痰湿堆满全身
– 调理:补三脏之气、化痰湿,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半夏10g),喝黄芪山药粥
14. 肝脾肾肝郁脾虚湿毒型:肝气堵、脾胃湿、肾推不动,湿毒堵死脏腑
– 表现:情绪差到不想说话、肚子胀、没胃口、尿黄、胁肋疼,有时恶心
– 根源:肝气堵“卡”住脾胃,脾胃生湿变毒,肾阳不足推不动,湿毒堵在肝胆、胃肠
– 调理:疏肝健脾、补肾、解毒,用逍遥散合茵陈蒿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2g、茯苓15g、茵陈10g、栀子8g),喝绿豆薏米汤
15. 肺肝肾阴虚内热型:肺肝肾虚阴、内热烧着痰湿,变“燥毒”
– 表现:干咳没痰、口干到半夜醒、头晕耳鸣、腰困、手心脚心热,体重骤降
– 根源:三脏阴液不足,内热把痰湿烧成“燥毒”,堵在肺、肝、肾
– 调理:滋阴清热、解毒,用沙参麦冬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沙参12g、麦冬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2g),喝银耳百合羹
16. 心肺肾气虚血瘀型:心气虚推不动血、肺气虚排不了湿、肾气虚没动力,血瘀痰湿堵血管
– 表现:心慌、气短、胸口闷疼、腰困、嘴唇发紫,有时手脚麻
– 根源:心气不足推不动血成瘀,肺气虚排不了湿,肾气虚没动力,血瘀裹着痰湿堵在血管、肺、肾
– 调理:补三脏之气、活血化瘀,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g、当归10g、川芎10g、红花6g、丹参12g),喝红枣桂圆茶
(四)偏四脏腑类(晚期:循环全断了,湿毒满全身)
这时“一气周流”彻底停了,肺脾肝肾全堵了,痰湿瘀毒扩散到全身,出现肿瘤多发转移、器官衰竭。
17. 四脏俱虚痰湿瘀毒型:四脏全虚,痰湿瘀毒满全身
– 表现:瘦到脱形、没力气下床、全身疼、吃不下饭、大便拉不出或失禁,有时发烧
– 根源:肺脾肝肾全没动力,痰湿瘀毒堵满每个脏腑、血管
– 调理:大补四脏之气、化痰瘀毒,用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人参6g、黄芪20g、当归10g、白芍12g、桃仁10g、红花6g),喝小米粥(能吃多少算多少)
18. 四脏阴虚内热毒盛型:四脏阴液耗光,内热烧着毒,全身“烂”了
– 表现:持续低烧、盗汗到衣服湿透、口干到喝多少水都没用、全身剧痛、体重只剩骨头,有时皮肤出疹子
– 根源:四脏阴液全耗光,内热把痰湿瘀毒烧成“火毒”,烧遍全身
– 调理:滋阴降火、解毒,用**青蒿鳖甲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青蒿10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10g、黄连6g),喝梨汤(少量多次喂)
四、调理核心:不是“杀肿瘤”,是“通循环”
不管是哪种分型,调理的核心都不是“把肿瘤切了、毒死”,而是把“堵死的一气周流”通开——脾胃能运化了,就不会生湿;肝气能疏泄了,就不会堵;肾有动力了,就能推着痰湿瘀毒排出去。
现代医学的手术、靶向药,能暂时“挖掉”局部的瘀毒块,但如果不把循环通开,过段时间还会堵;中医的调理,就是帮身体“通循环”,让痰湿瘀毒有地方排,从根源上断了肿瘤的“温床”。
简单说,对付肿瘤,要“中西医配合”:西医帮着“清垃圾”(切肿瘤、控扩散),中医帮着“通管道”(调循环、补脏腑),这样才能真正把“堵”的问题解决掉。
五、18种分型的西医药物治疗与副作用(详细版)
(一)偏单脏腑类(早期)
1. 肺气虚型
– 治疗:
– 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注射液(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提升免疫力)、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从动物脾脏提取,补充免疫因子);
–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快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气短)、噻托溴铵粉吸入剂(长效维持气道通畅,减少气短发作)。
– 副作用:
– 胸腺肽α1: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偶见低热(37.5-38℃);
– 沙丁胺醇:心悸、手抖,长期用可能出现气道敏感性增加。
2. 肺阴亏虚型
– 治疗:
– 止咳化痰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缓解干咳少痰)、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分解黏痰,适合喉咙有黏痰卡着的情况);
– 抗氧化剂:维生素E软胶囊(减少肺部氧化损伤,保护肺黏膜)、辅酶Q10片(改善肺细胞能量代谢,减轻咽干乏力)。
– 副作用:
– 氨溴索:恶心、胃部不适,偶见皮疹;
– 乙酰半胱氨酸:口服可能刺激胃肠道,出现腹胀、腹泻。
3. 脾虚湿盛型
– 治疗:
– 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腹胀、食欲差)、多潘立酮片(增强胃动力,减少食物滞留);
– 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大便黏马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抑制肠道有害菌,减少湿浊堆积)。
– 副作用:
– 莫沙必利:偶见腹泻、腹痛,长期用可能出现肠鸣;
– 多潘立酮:少数人出现嗜睡、口干,长期用需监测心脏QT间期(避免心律失常)。
4. 脾胃湿热型
– 治疗:
– 抗生素(针对湿热引发的胃肠炎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覆盖胃肠常见致病菌,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适合湿热重、大便臭的情况,抑制肠道细菌繁殖);
– 抑酸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口苦、反酸)、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长效抑酸,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 副作用: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皮疹(过敏反应),长期用可能出现念珠菌感染(如鹅口疮);
– 奥美拉唑:口干、腹胀,长期用可能影响钙吸收(需补钙)。
5. 肝气郁结型
– 治疗:
– 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舍曲林片(改善情绪抑郁、焦虑,缓解胸胁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起效较快,适合情绪差伴睡眠不好的情况);
– 抗焦虑药(苯二氮䓬类):阿普唑仑片(短期缓解焦虑,改善入睡困难,不宜长期用)、丁螺环酮片(无镇静作用,适合焦虑伴肋骨胀的情况)。
– 副作用:
– 舍曲林:初期可能出现恶心、头痛,1-2周后缓解,少数人有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困难);
– 阿普唑仑:嗜睡、头晕,长期用可能依赖,停药需逐渐减量。
6. 肝火上炎型
– 治疗:
– 保肝药:水飞蓟素胶囊(保护肝细胞膜,减少肝火对肝脏的损伤)、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修复肝细胞,改善口苦、眼睛红);
– 降压药(针对肝火引发的血压升高):硝苯地平控释片(长效降压,缓解头晕头痛)、缬沙坦胶囊(保护肾脏,适合肝火伴腰困的情况)。
– 副作用:
– 水飞蓟素:偶见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
– 硝苯地平:面部潮红、脚踝水肿,长期用需监测血压(避免过低)。
7. 肾阳虚型
– 治疗:
– 雄激素(补充肾阳不足):十一酸睾酮软胶囊(改善畏寒、腰膝酸软,适合男性)、雌三醇乳膏(女性外用,改善泌尿生殖系统阳虚症状,如夜尿多);
– 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困难):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前列腺和尿道平滑肌,减少夜尿次数)、多沙唑嗪缓释片(同时降血压,适合阳虚伴血压高的情况)。
– 副作用:
– 十一酸睾酮:男性可能出现前列腺增生加重(需定期查前列腺超声)、多毛;女性外用雌三醇:偶见局部瘙痒。
– 坦索罗辛:头晕、乏力,起床时需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8. 肾阴虚型
– 治疗:
– 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肾阴虚引发的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提升血红蛋白,缓解口干、乏力);
– 钙剂(补充肾阴虚导致的钙流失):碳酸钙D3片(补钙同时补维生素D,促进吸收)、骨化三醇软胶囊(活性维生素D,适合肾阴虚伴手脚热、腰困的情况)。
– 副作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压升高(需监测血压)、偶见皮疹;
– 骨化三醇:过量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出现食欲不振、便秘,需定期查血钙)。
(二)偏双脏腑类(中期)
9. 肺脾两虚痰湿型
– 治疗:
– 化痰药: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稀释黏痰,适合咳嗽痰多、白稀痰)、盐酸溴己新片(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排痰);
– 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增强呼吸道和胃肠道免疫力,减少感冒诱发)、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提升细胞免疫,改善乏力)。
– 副作用:
– 羧甲司坦:偶见胃部不适、恶心;
– 匹多莫德:少数人出现皮疹、头痛,过敏体质慎用。
10. 肝郁脾虚型
– 治疗:
– 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胶囊(改善情绪抑郁,同时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胀)、盐酸帕罗西汀片(适合情绪差伴大便时干时稀的情况);
– 助消化药:复方消化酶胶囊(含胃蛋白酶、胰酶,帮助消化,改善食欲差)、乳酶生片(促进食物分解,减少腹胀)。
– 副作用:
– 氟西汀:初期可能出现失眠、焦虑,1-2周后缓解;
– 复方消化酶:偶见腹泻、胃部不适,不宜与酸性药物同服。
11. 肝肾阴虚型
– 治疗:
– 保肝药: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抗炎、保护肝细胞,改善胁肋隐隐疼)、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抗氧化,减少肝损伤);
– 补肾药(改善肾阴虚):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调节钙磷代谢,缓解腰困、眼睛干)、盐酸二甲双胍片(适合阴虚伴血糖偏高的情况,改善代谢)。
– 副作用:
– 甘草酸二铵:偶见血压升高、水钠潴留(避免长期大量用);
– 阿法骨化醇:过量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出现口渴、多尿)。
12. 脾肾两虚型
– 治疗:
– 促胃肠动力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运动,改善食欲差、大便稀)、伊托必利片(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滞留);
– 营养补充剂:复方氨基酸口服溶液(补充蛋白质,改善乏力、体重轻)、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缓解手脚麻木、腰困)。
– 副作用:
– 曲美布汀:偶见口干、腹泻;
– 复方氨基酸:少数人出现恶心、腹胀,肾功能差者需减量。
(三)偏三脏腑类(中晚期)
13. 肺脾肾三脏气虚痰湿型
– 治疗:
– 免疫球蛋白(增强全身免疫力):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静脉输注,改善气短到走不动路的情况,适合气虚重的患者);
– 化痰药:氨溴索注射液(静脉用,快速稀释痰液,缓解咳嗽痰多)、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减轻气道炎症,减少痰湿生成)。
– 副作用:
– 静注免疫球蛋白:少数人出现发热、头痛,输注速度过快可能引发心慌;
– 布地奈德:长期雾化可能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雾化后需漱口)。
14. 肝脾肾肝郁脾虚湿毒型
– 治疗:
– 保肝药:谷胱甘肽注射液(静脉用,修复肝细胞,改善胁肋疼、尿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减少湿毒对肝脏的损伤);
– 抗生素(针对湿毒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广谱抗生素,覆盖胃肠、肝脏常见致病菌);
– 免疫调节剂:胸腺五肽注射液(提升细胞免疫,减少湿毒扩散)。
– 副作用: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皮疹,用药期间避免饮酒(可能引发双硫仑反应);
– 胸腺五肽:注射部位疼痛、偶见低热。
15. 肺肝肾阴虚内热型
– 治疗:
– 解热镇痛药(缓解内热低热):对乙酰氨基酚片(温和退热,缓解手心脚心热,避免损伤肝肾)、布洛芬缓释胶囊(适合低热伴疼痛的情况,不宜长期用);
– 保肝药: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改善肝内胆汁淤积,缓解口干、胁肋疼);
– 补肾药:六味地黄丸(西药制剂,如浓缩丸)(补充肾阴,改善腰困、盗汗)。
– 副作用:
–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导致肝损伤(每日剂量不超过2g);
– 腺苷蛋氨酸:偶见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
16. 心肺肾气虚血瘀型
– 治疗:
– 抗血小板药(预防血栓,改善血瘀):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胸口闷疼,长期用需监测凝血)、氯吡格雷片(适合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
– 改善微循环药:前列地尔注射液(扩张血管,改善手脚麻、嘴唇发紫)、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全身微循环,缓解心慌、气短)。
– 副作用:
– 阿司匹林:胃肠道刺激(如胃痛、反酸),长期用可能出现胃黏膜损伤(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
– 前列地尔:偶见面部潮红、头痛,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
(四)偏四脏腑类(晚期)
17. 四脏俱虚痰湿瘀毒型
– 治疗:
– 化疗药(针对肿瘤瘀毒):紫杉醇注射液(广谱化疗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适合多发转移)、顺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使用,增强抗肿瘤效果);
– 止痛药物(缓解全身疼):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强效镇痛药,按时服用,控制持续性疼痛)、吗啡注射液(静脉用,缓解爆发性疼痛);
– 营养支持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静脉补充氨基酸,改善瘦到脱形的情况)。
– 副作用:
– 紫杉醇: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感染、出血)、神经毒性(手脚麻木)、脱发;
– 羟考酮:便秘(需配合缓泻剂)、嗜睡、恶心,长期用可能依赖。
18. 四脏阴虚内热毒盛型
– 治疗:
– 靶向药(精准针对肿瘤毒盛):厄洛替尼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适合肺癌等实体瘤伴内热的患者)、索拉非尼片(多靶点靶向药,适合肝癌、肾癌等伴毒盛的情况);
– 糖皮质激素(抑制内热毒盛引发的炎症):地塞米松片(缓解持续低热、全身炎症反应,短期用)、甲泼尼龙片(适合毒盛重、皮疹的情况);
– 保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用,保护肝细胞,减少药物损伤)。
– 副作用:
– 厄洛替尼:皮疹(多在面部、胸部)、甲沟炎(指甲周围红肿疼痛)、腹泻;
– 地塞米松:血糖升高(需监测血糖)、水钠潴留(出现水肿)、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六、举例说明:五维调理方法的临床应用(附前言)
前言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中医的分型辨证与方药,以及西医的针对性药物治疗。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都是根据某一型、某一症状来选择干预手段。但实际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型背后都有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因此,即使是看起来比较局限的“小型”,也可以从“五脏同调”的角度进行整体调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种思路:在我平时调理疾病时,经常使用“固肾健脾,宁神通腑丸”这样的五维调理思路。它不是简单对症,而是从五个维度同时入手,对身体进行系统性纠正。
这个方剂是我其中一个五维思维的体现,由黄元御的黄芽汤、八珍汤、张仲景的肾气丸、古方归脾丸以及二陈丸组合而成。我把它作为一个举例,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这就是“一气周流”的方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通过恢复整体循环,让身体自己修复。至于怎么把这些思路联系起来,就看个人的技术了。我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所以建议大家从这方面去学习和探索。
五维调理思路
1. 黄芽汤(以中气为君)
– 作用:健脾益气,恢复中轴运化功能
– 意义: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是全身循环的核心
2. 八珍汤(以气血为臣)
– 作用:补气养血,增强机体修复能力
– 意义:为一气周流提供物质基础
3. 肾气丸(填精益髓)
– 作用:温补肾阳,滋养肾阴
– 意义:肾为先天之本,是循环动力源泉
4. 归脾丸(宁心安神)
– 作用:养心安神,改善睡眠
– 意义:心神安宁才能保证气机正常运行
5. 二陈丸(燥湿化痰)
– 作用:清除痰湿,畅通经络
– 意义:为气血运行扫清障碍
组方特点
– 君臣佐使结构:以中气为君,气血为臣,填精益髓为佐,宁心安神和燥湿化痰为使
– 用药量:每次5克,每日15克,三个月总量不到2公斤
– 剂型:水丸制剂,服用方便,副作用小
临床观察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采用“固肾健脾,宁神通腑丸”这类五维调理方法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多个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 气血方面:患者普遍感觉精力更充沛,面色有所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减少
– 疼痛缓解:各种慢性疼痛症状有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高
– 消化功能:食欲增强,进食量增加,胃肠不适症状减少
– 睡眠质量:入睡更快,睡眠更深,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总体来说,这种调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至于肿瘤治疗方面,需要客观看待:现代医学条件下,绝大多数肿瘤患者首先接受西医治疗。我不敢说仅凭这种五维调理方法就能直接抗拒或消除肿瘤,但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种整体调理思路有潜力发挥更大作用。
我更看重的是这种方法在肿瘤预防和早期干预中的价值——对于尚未患肿瘤的人群,通过间断性地运用这种五维调理方法,可以帮助身体维持平衡状态,减少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已经出现早期病变的患者,也可能使肿瘤更容易得到控制和治疗。
七、总结
这种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源自黄元御老先生的理论——以人体的中气为核心(为君),以气血为本。当气血和中气能够顺畅运行,元气肾精得到充足滋养时,身体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自然会增强。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宁心安神为身体修复提供良好条件,再配合燥湿化痰等方法处理兼症,从理论上讲,身体具备了恢复健康的可能性。我的临床观察也印证了这一点——效果确实很好。
这个当中起到很好的疗效的,我个人认为哈,因为以往大医学大家喜欢搞那种叫什么辨证准确啊,什么东西这些。但是本来五脏影响很大,有一些症状就无法完全辨证准确。那么根据这种情况的话,五维的调理就是很有效的补充。同时也是经验观察,病患连续服用两三年,嘴唇红润。这个说明临床效果是很好的。而且多维度的调理恰好解决一些慢性病无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大家要注意我说的用量和用药。可能用药的药味看起来和大家常说的“药不过十三”有所不同,但是我的用量很小,每次5克,每日15克,三个月总量不到2公斤。请大家仅作参考。我主要是提供一个思维方式。
当然,这只是一种调理思路,未来还会有更多方法值得探索。希望能为医学爱好者和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如果你觉得这些观点有道理,欢迎不吝赞赏和交流。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当前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往往同时使用,彼此之间确实存在相互影响甚至潜在冲突。因此,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能够重视中医的“一气周流”理念,重视中医的整体调理价值,从而推动医学的进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加健康。
谢谢大家!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54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