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五:霍乱,头疼,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辨464】)
此即先生导语释文所示,“霍乱者……时令则热,而病因则寒,故仲景立法,则主理中。”是理中乃霍乱病正法也。
医学界有认为理中丸并非以“温中焦”为治者,称,若为“温中焦”,何不命名“温中丸”?此说,听起来似乎在理,实际上却是无视理中丸之原文。理中丸方后,张仲景先生明示:“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一法: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增加药量至“三四丸”,无非为了治其“腹中未热”,是即“温中”之意亦明矣。至于名为“理中”者,实亦因干姜除了“暖脾胃而温手足”(《长沙药解·干姜》)之力外,尚有“降逆升陷之功”(同上)也。黄元御先生示,“仲景理中用之,回旋上下之机,全在于此,故善医泄利而调霍乱。”并示,“诸升降清浊、转移寒热、调养脾胃、消纳水谷之药,无以易此也。”(同上)
理中丸的君药是干姜。当它称为人参汤的时候,君药是人参。主治症状不同的缘故。
此条,用五苓散的时候,须察其是否小便不利,或察其是否有白厚润苔。“太阳一百三十”:“本以下之……其人渴而口躁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该条释文,先生并示“上章(指“太阳一百二十九”。笔者注)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利小便之法,五苓散是也。” 可见,五苓散证之主要症状是小便不利。参“太阳四十二”注文,则“心下悸”之证亦可并见或独见。总之,应当有湿象方可用五苓散。
至于所谓“寒多不用水”之证,用理中丸不若用附子理中丸。无热者,用桂附理中丸更胜。合以藿香正气水,更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36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