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某,女,38 岁,已婚,2010 年12 月6 日初诊。患者1 年前曾行甲亢手术,半年来月经常后期而至,且见手足冷,经期尤著,伴乳房胀痛( 两乳小叶增生) ,时常性情急躁,经血量少,色略淡夹有血块,遇冷食则脘腹疼痛。近2 个月病情逐渐加重,尤其经期手足厥寒,稍有麻痛,至夜尤甚,影响睡眠。今值月经来潮,血量不多,症如上述,检查甲功正常,脉沉弦略细,舌淡苔白,手指冰冷。辨证为气滞血虚,寒血凝涩。柴胡15克、酒白芍15克、当归15克、桂枝15克、枳实15克、细辛5克、吴茱萸10克、炙甘草15克、大枣6 枚、乌药15克、香附15克7 剂,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12 月13 日二诊,上药服2 剂,经行通畅,腹痛明显减轻,6天经尽。照前方继服7 剂。12 月20 日三诊,手足略温,余症不显。上方7剂,嘱其于下月经前1 周左右服药。2011 年1 月12 日四诊,主诉于1 月初自觉手足冷稍重,且兼少腹微痛,遂于1 月4 日服前药,服2 剂月经来潮,昨日血止,继用上方调理2 月余,手足转温。案2 陆某某,女,21 岁,学生, 2009 年3 月12 日初诊。患者体质略瘦,时有心悸、失眠,虽手足欠温但无大碍,月经后期,血量略多,血色略淡,经前微有小腹胀痛。近3 个月来,月经前后无定期,每于经期手足冰凉,甚则难以持物,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诊其脉沉无力,舌质淡,苔薄白,面色少华,手足甚冷,略显淡白。四诊合参,辨证为血虚寒凝气滞证,治以养血温经调气之法。当归20克、酒白芍15克、柴胡15克、桂枝15克、细辛5克、炮姜10克、枳实10克、鸡血藤20克、大枣10 枚、炙甘草15克7 剂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3 月18 日二诊,诸症大减,但觉眠差,食少。上方加炒枣仁20克、陈皮15克。嘱其于经期前后服药,历经3月余,诸症消失。
【按语】上述二则病案均属血虚肝郁,寒血凝滞,但案1以气滞为主,故方中疏肝解郁之柴胡为君,以酒芍、枳实柔肝理气为臣,并佐以乌药、香附理气调经止痛,当归养血,吴茱萸、细辛温经散寒,且吴萸亦有疏肝之用。方中大枣用量较经,以防壅滞碍气。案2以血虚为重,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臣以酒芍、大枣亦重在养血,并佐以鸡血藤养血活血,通达经络。佐以柴胡、枳实配白芍以疏肝解郁,以桂枝、炮姜温血散寒,通达经脉。如此辨别轻重主次,用药君臣有序,则奏效甚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24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