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基本特征
1.生物学分类
-
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β-葡聚糖)。
-
与细菌区别: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壁含肽聚糖;真菌对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
2. 形态多样性
-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如念珠菌、隐球菌。
-
多细胞真菌(霉菌):菌丝体结构,如曲霉菌、毛霉菌。
-
双相真菌:环境中以霉菌形态存在,宿主体内转为酵母形态(如组织胞浆菌)。
3. 繁殖方式
-
无性繁殖:孢子(分生孢子、芽生孢子)或菌丝断裂。
-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临床常见真菌多通过无性繁殖传播)。
重要真菌分类及代表菌
1.酵母菌
-
白色念珠菌(又称白色假丝酵母)
-
感染类型:黏膜/皮肤念珠菌病、侵袭性念珠菌病
-
临床特点:口腔/阴道“鹅口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免疫抑制者播散感染
在 30°C 下, YM 琼脂培养 5 天后的菌落。
-
新型隐球菌
-
感染类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肺隐球菌病
-
临床特点:鸽粪为主要传染源,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2.霉菌
-
烟曲霉
-
感染类型:侵袭性曲霉病、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
临床特点:肺部结节伴“晕轮征”、咯血,免疫抑制者高死亡率
在20°C 下,PDA培养基培养一周的菌落。
-
毛霉目
-
感染类型:毛霉病(接合菌病)
-
临床特点:坏死性感染,进展迅速,糖尿病/酸中毒者高危。
3.双相真菌
-
荚膜组织胞浆菌
-
感染类型:组织胞浆菌病
-
临床特点:吸入孢子致肺结节,可播散至肝脾(巨噬细胞内酵母形态)
-
粗球孢子菌
-
感染类型:球孢子菌病(山谷热)
-
临床特点:美国西南部地方病,肺炎伴关节痛,可慢性播散
致病性及实验室诊断真菌
1.致病性与临床感染
1.1感染类型
-
浅表感染:皮肤癣菌(如足癣、甲癣)、黏膜念珠菌病。
-
皮下感染:孢子丝菌病(淋巴管炎型)、着色芽生菌病。
-
系统性感染: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血症、隐球菌性脑膜炎。
1.2高危因素
-
免疫抑制:HIV/AIDS、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
其他:糖尿病、广谱抗生素使用(破坏菌群)、侵入性医疗操作。
1.3毒力机制
-
黏附与侵入: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曲霉的菌丝穿透血管。
-
免疫逃逸:隐球菌荚膜抗吞噬、组织胞浆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
-
毒素与酶:曲霉分泌胶毒素(抑制免疫)、念珠菌分泌水解酶。
2.实验室诊断
2.1直接镜检
-
KOH湿片:观察菌丝或孢子(如皮肤癣菌)。
-
墨汁染色:隐球菌荚膜(脑脊液标本)。
-
革兰染色:念珠菌假菌丝或酵母细胞(革兰阳性)。
2.2培养与鉴定
-
培养基:沙保罗培养基(SDA),25-30℃培养(霉菌)或37℃(酵母)。
-
特征鉴定:
-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
曲霉:菌落形态(绒状,分生孢子头结构)及乳酸棉酚蓝染色。
2.3血清学与分子检测
-
抗原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血清/脑脊液)、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
-
PCR:检测真菌特异性基因(如念珠菌的ITS区、曲霉的28S rRNA)。
-
组织病理:HE染色或特殊染色(PAS、六胺银)显示菌丝/孢子。
3.预防与控制
3.1高危人群防护
-
免疫抑制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如氟康唑预防念珠菌感染)。
-
环境控制:医院内减少曲霉孢子(HEPA过滤、隔离装修区域)。
3.2感染控制措施
-
手卫生、无菌操作。
-
隔离多重耐药真菌(如耳念珠菌)感染者。
4.小结
真菌感染谱广泛,从浅表皮肤感染到致死性系统性疾病,免疫抑制者是主要受累人群。实验室需结合镜检、培养与分子技术明确病原,治疗依赖抗真菌药物合理使用(注意耐药性趋势)。防控核心在于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感染控制及环境管理。
END
排版 | 小琥珀
文字 | 小琥珀
图片 | 网络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有关治疗/用药,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旨在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33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