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越久,我越是常常翻看《伤寒杂病论》,每一次阅读,都能被医圣张仲景的智慧所震撼。他虽未直接提出“鼻炎”病名,但他为“鼻鸣”、“涕唾”等症状所立下的方子,精准地抓住了鼻病的核心病机,至今仍是我临床调理小儿鼻炎的利器。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经方。它们一温一和,如同两位大将,守护着孩子的鼻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一首:小青龙汤
这类孩子,我称之为“小水龙头”型。主要特点是:
- 鼻涕:清稀如水,擦不完,止不住。
- 鼻塞:遇寒加重,暖和则稍缓。
- 全身情况:平时怕冷,手脚不温,可能伴有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清稀。
- 舌象:舌质淡,舌苔白滑或白腻。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医圣思路解读】在张仲景看来,这是外有寒邪未解,内有水饮停聚。寒邪束缚肌表,水饮上犯于肺,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塞、流清涕不止。此时,需要一支“温阳化饮”的强力部队。
- 核心药物: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防止辛散太过。
- 【本方精义】:小青龙汤能像一条真正的青龙,潜入体内“寒水”之中,兴云布雨,将体内的寒邪与水饮一并温化、驱散。此方力道较猛,必须在医师精准辨证后使用,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第二首:桂枝汤合苍耳子散
临床上,更多孩子的鼻炎属于“营卫不和,风邪袭窍”的类型。其特点是:
- 鼻涕:时清时白,或交替性鼻塞。
- 鼻塞:对温度变化敏感,晨起或遇风时发作。
- 全身情况:孩子平时体质偏弱,易出汗,怕风,脸色不够红润。
-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医圣思路解读】这正是张仲景在《伤寒论》第一条就论述的“太阳中风”之证。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导致风邪容易侵袭鼻窍。治疗的关键不是猛攻,而是“调和营卫”,让身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卫气)强大起来。
- 核心思路: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作为基础,调和阴阳,固护肌表,相当于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再合用苍耳子散(辛夷、白芷、薄荷等) 轻扬上行,通利鼻窍。
- 【本方精义】:此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桂枝汤扶正以治本,苍耳子散祛邪以治标。如同在修复城墙(调和营卫)的同时,派出一支精锐小队(通窍药)清扫门口的障碍(鼻塞)。此方药性平和,非常适合小儿迁延不愈的鼻炎作为善后和长期调理之用。
一个典型案例
曾有一个8岁男孩,鼻炎三年,每逢换季必发。他属于典型的“桂枝汤体质”:瘦弱,易汗,怕风,鼻塞在早晨和吹空调后加重。我果断以桂枝汤合苍耳子散为主方,稍作加减。
服药一周,他母亲便惊喜地说,孩子出汗少了,早上鼻子通气的时间变长了。连续调理一个半月后,孩子面色转红润,整个秋天平稳度过,鼻炎未再大发作。这张源自近两千年前的方子,再次展现了它不朽的生命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医圣张仲景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璀璨。小青龙汤治寒饮之“实”,桂枝汤治营卫之“虚”,一攻一补,构成了调理鼻炎的重要两极。
然而,经方虽好,关键在于“对证”。寒热虚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分享此篇,意在展示中医之博大精深,绝非鼓励家长自行套方用药! 孩子体质娇嫩,务必经由专业中医师面诊,四诊合参后,方可论治。
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应当用心传承,并用得恰到好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883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