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用温燥 伤阴
(1)误用温燥,伤阴。
因为辩证错误,没有分清:病人寒热!给热证病人,服用了热药。比如:葛根汤,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热药。导致病人口干舌燥,浑身燥热,微汗不止。热未退。还未造成严重脱水休克等后果时,需要请专业医生辩证后,确是为误治的话。当更弦易张,改成服用:玉女煎,清营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解救。或者清开灵口服液。
如果时间较长,大汗不止, 汗出多了,细胞缺水,血管里也缺水。导致:先亡阴,后亡阳。然后休克,那就是大汗亡阳了。紧急情况,需要拨打120,紧急送医处理。
(2)大汗亡阳 以下选取自《李继昌医案》
由于过用温燥,发汗过度(如过度使用大青龙),或吐泻过度,或者其他错误治疗。导致阳气突然衰竭,出现大汗怕冷,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呼吸微弱,不渴或渴喜饮热,口唇发紫,脉微欲绝,或脉象浮数而空,类似休克。阴液损失过度,导致阳气虚脱。先亡阴,后亡阳。亡阴发展成亡阳。如缺少药材,急用甘草干姜汤复阳。
《李继昌医案》
尹xx.男,35岁。一日,其邻居来告,尹某病危,延李老出诊。询之病起于风寒食积,寒热交作,①自服表里两解之剂,病减。因外出又复感风邪,发热恶风,头痛汗出,②复进麻黄汤,热虽退,反冷汗不止,腹中扭痛,手足厥冷,难以伸缩,且寒饮上逆作呕.诊脉沉微欲绝,舌青苔滑,遂断为亡阳虚脱在即,若再现烦喘则救治较难矣。
①思此证本为表虚伤风,一汗再汗,以致大汗亡阳,仲景有甘草干姜汤 复阳之旨,随即将患者家存老干姜两块,约30克,急以武火煎汤令其先服,
②再用下方回阳固脱。附片(开水先煎透)党参各60g干姜18g白术24g获令15g法半夏12g五味子、炙甘草各6g。
③次日复诊:腹痛汗出已止,四肢转温,继用下方3剂而愈。附片60g(开水先煎透)党参30g白术18g补骨脂15g法半夏12g益智仁、砂仁(捣,后下)各9g,上肉桂(研末调服)、炙甘草各6g。
(3)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不能制水,应该用真武汤。却误用白虎汤,导致死亡。
日版《医学救弊论》(著者及年代不详)中载有如下的失败病例:
“一男子,刚三十岁,寒冬腊月,头痛,发热,恶寒甚怕冷,某医给予麻黄汤,每日数帖,连服数日。因而导致:大汗亡阳。大汗出,浸透衣衫,元气大衰,连走路都困难,无力如厕。邀余往诊,诊得脉浮,舌干,嗓子非常干渴,汗流不止。于是给予白虎汤,虽口渴立止,但元气大衰,随即死亡。
悔之晚矣:该患者大汗亡阳须用:真武汤 急救。反误用:白虎汤,形同刹人。前医过用麻黄汤,发汗太过,大汗亡阳。余以白虎汤断送其性命。这样惨痛失败的案例,实在是追悔莫及。”
【二】年龄大,体质干瘦,阴虚者,感染新冠后,导致: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可以参考:
清燥救肺汤 喻嘉言 《医门法律》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胶、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各3g,麦门冬(去心)4g,人参、杏仁(泡,去皮尖,炒黄)各2g。
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治疗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温燥犯肺,宜清宜润。
外感温燥证经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治疗。清燥救肺汤是临床上治疗温燥重证、气阴两伤的常用方。方中桑叶为君,润肺燥。石膏泄肺热。麦冬润肺阴。
【三】热轻的瘦人,新冠已经康复,但是后遗症,干咳不止。
可以考虑麦门冬汤,桑杏汤。麦门冬汤经常用来治疗感冒后遗症咳嗽,那些用过了辛温解表,温燥药物。治好感冒后,后遗症咳嗽。用麦门冬汤来善后。
麦门冬汤:麦冬18克、法半夏9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糯米9克、大枣12个
桑杏汤: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
【四】内伤肾虚,老年人原本就有咳嗽老慢支的,感染后已经康复。仍有咳嗽后遗症,
可以考虑金水六金煎
当归6克 熟地9~15克 陈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注意警示: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有病,请去正规专业医院,请专业医生诊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868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