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王世龙医师客服赵世港整理自王世龙医师行医笔记,为原创文章,未得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摘抄,如有任何健康问题,可联系作者获得帮助。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本无''帕金森''之名
但从中医理论来看,帕金森病的 “僵、抖、慢” 症状,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密切相关。
“僵”,多因筋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受阻,如同干涸的河床失去水流的润泽,导致筋肉拘挛。
“抖”,常为虚风内动之象,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风内动,肢体便如风中残叶般震颤不止。
“慢”,则是阳气虚衰,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致使肢体动作迟缓,犹如寒冬时节万物生长缓慢。
其根源在于人体脏腑功能的失调,尤其是肝肾两脏的亏虚。
正文: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提出“颤振之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明确指出中老年发病与 “阴血不足、虚火亢盛” 相关,虚火煎灼津液,筋脉失于濡养,加之火热生风,遂致肢体震掉。
论治帕金森引火归元是根本
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引火归元是至关重要的治疗原则。
引火归元,就是要将上浮的虚火或妄动的实火引导回其本源之处 —— 肾。
对于虚火,需滋养肾阴,以水制火,使虚火得降;对于实火,则要清泻邪热,疏通经络,让实火有去路。
通过引火归元,可扶正固本,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
何谓虚火?
虚火是指由于人体阴液亏虚,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亢盛而出现的 “虚热内生” 现象。其本质是 “阴虚火旺”,病位多涉及肾、肝、肺、胃等脏腑。
《证治准绳・杂病》记载用 ''大补阴丸''治疗 阴虚火旺之颤证,以黄柏、知母清降虚火,熟地、龟板滋阴填精,使阴复火降,风阳自熄。
《医学心悟》则提出''天王补心丹''可用于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震颤,方中丹参、玄参清心降火,天冬、麦冬滋阴润燥,配合远志、枣仁安神定志,体现 “养阴凉血、清热熄风” 之法。
再来谈谈何为实火?
实火是指外来热邪(如风热、暑热)侵袭,或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如肝郁化火、胃肠积热)导致的 “阳热亢盛” 现象。其本质是 “邪气亢盛”,病位多在肺、胃、肝、大肠等。
推荐方剂: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先煎)、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后下)、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功效: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古籍论述:“肝风内动,筋脉拘挛,手足震颤,此肝经热盛生风,当用羚角、钩藤清热息风,佐以养阴润燥。”
倪海厦活用天麻三个巧妙搭配
一、天麻+熟地、山茱萸
熟地甘温质润,入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和天麻巧妙搭配,以天麻平息肝风,熟地、山茱萸滋养肝肾之阴。帕金森病患者多因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而出现震颤等症状,此方恰能滋阴息风,引虚火归元,从根源上改善病情。
二、天麻+钩藤、石决明
钩藤甘凉,归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作用。
石决明咸寒,归肝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三者配伍,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肝阳上亢,虚火上浮之证。肝阳上亢,虚火扰动,患者常出现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症状。天麻、钩藤平息肝风,石决明平肝潜阳,将上亢之肝阳、上浮之虚火引而下行,使其归于肾中。
三、天麻+黄芪、白术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天麻与黄芪、白术搭配,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脾虚气弱,气血运行不畅之证。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肢体失于濡养,导致动作迟缓、肢体僵硬。天麻息风通络,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血充足,运行通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充足,便能滋养筋脉,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此配伍体现了中医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理念,通过补气养血,达到扶正固本、引火归元的效果。
最后再说一句
倪海厦先生提出的以天麻为主的治疗方案,以及中医引火归元、扶正固本的治疗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思路。
只要大家保持心态放松,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用药,遵循医嘱,同时坚持适度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改善病情大有裨益。
在治疗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中医治疗讲究循序渐进,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需要时间。只要持之以恒,与疾病和平共处,相信一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病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760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