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这个中成药,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是调理“老胃病”的神药,从此不再“胃难受”
2025
09-14

这个中成药,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是调理“老胃病”的神药,从此不再“胃难受”

图文/许九九  

让中医传承,让家人健康,让众生无疾

‘医生,我每次吃完饭,都像揣了块冰疙瘩在胃里,揪着疼,特难受!’在医馆里,小张捧着保温杯缩在椅子上。她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次复诊了,她鼻尖上还挂着冷汗珠。我看着她泛白的嘴唇,从她身上仿佛看见了无数现代人被各种冷饮、冰镇啤酒、外卖快餐和精神压力掏空的脾胃病。

这种饭后胃痛,像是设定定时闹钟的年轻人,医馆每天都要来几十个。他们总爱自嘲’老胃病’,却不知道这揪心的疼痛,其实是身体在敲响警钟:你的脾胃正在经历着一场’极寒风暴’!

一、胃痛真相:你的脾胃正在’冰封’

我们把脾胃想象成灶台上的砂锅,阳气就是炉膛里的火苗。当寒湿邪气像冷水一样浇下来,火苗就会变得越来越弱,甚至熄火,锅里的食物煮不熟,淤积成块堵住锅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寒凝气滞’。

现实中的这类患者,往往有这些特征:

1、胃痛像被冻住的铁块,喝口热水能化开些。

2、打嗝像卡住的瓶塞,打完才能透口气。

3、吃两口就胀,仿佛胃里塞满湿棉花。

4、手脚常年冰凉,夏天都不敢吹空调。

《黄帝内经》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当我们人体脾阳不足,遇上寒邪侵袭时,就像寒冬腊月浇冷水,脾胃这台’食物加工机’直接死机。食物淤积发酵产生胀气,寒主收引,导致血管痉挛,这就是疼痛的根源。

二、破冰行动:疏通 温中双剑合璧

治疗这类胃痛,要像解冻河道:先破冰疏通(理气),再持续供暖(温中)。就像北方供暖前,要先检修管道,否则暖气来了,也送不到每个角落去。

以经典中成药安中片为例,看看我们中医如何巧妙配合:

安中片:桂枝尖12克、延胡索(醋制)15克、牡蛎(煅)12克、炒小茴香15克、西砂仁15克、高良姜9克、炙甘草9克。

1、桂枝像小太阳,从心窝向四肢百骸输送暖流。

2、高良姜是精准制导的’暖宝宝’,专攻胃中寒邪。

3、醋延胡索如同疏通剂,化解淤堵的气血。

4、煅牡蛎就像吸尘器,吸附消化道多余黏液。

5、小茴香 砂仁组成’除胀二人组’,专治饭后胀气。

这个组合的智慧在于:70%火力用来温阳散寒,30%功力疏通道路。就像冬天开车,既要开暖风,又要不停刮掉玻璃上的冰霜。

三、生活调理:给脾胃穿上’羽绒服’

常养护,是根本。我这里送给大家三个’暖胃锦囊’:

1、饮食避寒:早餐喝小米南瓜粥(天然胃黏膜修复剂)。

2、穴位保暖:睡前用暖吹风机暖神阙穴(肚脐),出门贴暖宝宝在中脘穴。

3、情绪防寒:焦虑时双手交叠捂胃部,想象在给内心小孩盖被子。

小张坚持调理两个多月以后,昨天发来消息说:’我现在能吃完整个肉夹馍了!’配图是她举着咬了一口的肉夹馍,背景里还放着杯热气腾腾的红糖姜茶。

脾胃是后天之本,它想要的不过是一口温热饭菜,一份从容心境。在这个现代人都非常喜欢享受’冰镇’时代,愿我们都能守护好身体里脾胃这个“小火炉”,让生命之泉永远温热流淌。毕竟,能痛快吃碗热汤面的幸福,才是人间最踏实的温暖。

如果你以后遇到胃痛,不妨先摸一摸自己的肚子——如果手比肚子还凉,就该提高警惕了。你的脾胃,今天保暖了吗?

我是许九九,中医的传承人,健康的守护者。

关注我,健康不迷路。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