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是由于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类疾病,该疾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心脏、脑部、肺部、下肢等,不同部位的血栓性疾病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后果。
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分泌多种物质,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功能。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它会释放出一些物质,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血酶等,这些物质可以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
2
血流缓慢或停滞:
血流缓慢或停滞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血流缓慢或停滞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容易在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
3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或活性增强,导致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液高凝状态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遗传性因素、获得性因素等。
伴随着腔内血栓清除技术的持续进步,针对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手段,由最初的基础性抗凝治疗,逐步演变为手术切开取栓,直至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腔内治疗模式。腔内治疗模式凭借其微创治疗手段能够直接对病变部位施加作用,从而迅速、精准清除血栓,降低血栓负荷,恢复血管畅通。同时降低早期肺栓塞等急性血栓问题,以及远期PTS发生率。
常用腔内治疗技术
目前腔内血栓清除方法主要涵盖: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以及大腔导管负压抽吸术(MAT)。
导管接触性溶栓(CDT)
通过将溶栓导管直接放置到血栓部位,持续或间断泵入相对较低剂量的溶栓剂,如尿激酶、重组链激酶、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tPA)或替奈普酶(TNK-tPA)等,达到更加精准、有效的溶栓目的。
适应证:
该方法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具有较低出血并发症风险的急性中央型DVT(髂、股静脉)或全肢型DVT,且患者的预期生存期>1年。
注意事项:
CDT的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因此为降低与溶栓药物及静脉导管放置相关的出血风险,术者需关注以下要点:
1
有近期存在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创伤、严重肝病、已知出血疾病、凝血或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近期脑梗死患者,应谨慎进行或避免CDT治疗;
2
如使用长效抗凝药物,溶栓期间应持续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3
应在超声引导下获得静脉通路,避免因穿刺发生出血相关并发症;
4
溶栓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对于留有导管的肢体应避免活动,并及时关注可能发生出血的迹象(如明显的导管周围渗出、血肿形成等),每4小时检测一次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如FIB<1.5g/L时,应将溶栓剂量减半,FIB<1g/L,应立即停止溶栓;
5
应尽量减少动脉穿刺和肌肉注射;
6
CDT后24-48小时,可通过影像学评估溶栓进展,以便及时调整溶栓策略。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
通过机械吸栓和/或导管抽吸、快速清除血栓、开通闭塞静脉以缓解患肢症状,目前已成为血栓清除的首选治疗方法,2021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指南也提出将PMT作为早期血栓清除的Ⅱa级推荐;2023年,中国《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也将PMT推荐为血栓清除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适应证:
尤其适用于髂股深静脉中央型血栓、血栓负荷大的DVT患者。相对于CDT,该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还可以减少溶栓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从而减低出血并发症,降低PTS 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
大腔导管负压抽吸术(MAT)
通过将大直径的导管/鞘送至病变部位,利用手动/机械抽吸形成负压,对血栓进行物理抽吸。术中通常采用MAT联合CDT、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股青肿的一线腔内治疗方法。
PMT装置的种类及特点
临床中常见的PMT装置可根据工作原理分为:流变性血栓清除装置、旋转型血栓清除装置以及大腔导管/鞘血栓抽吸装置。
01
流变性血栓清除装置
通过应用伯努利流体力学原理,高速喷射的无菌盐水在导管尖端产生局部真空效应,使得血栓被导管对应位置上的流入孔吸入,并在导管内部被高压击碎,随水流吸至废液袋内。对于相对陈旧的血栓,可借助高压向其内部喷射一定剂量的溶栓药物,将其击碎并溶解后,再实施血栓抽吸。AngioJet血栓切除术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流变型血栓清除装置。
适用范围
AngioJet装置对于急性髂股静脉或全肢型DVT、低中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快速开通闭塞静脉,较快解除重症DVT患者症状,挽救瓣膜功能,是DVT的有效治疗方式。同时,联合CDT治疗可减少溶栓时间和溶栓剂量,增加血栓清除效果。
相关并发症
虽然AngioJet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较小,但在抽吸过程中会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机械性破坏,引起血管内溶血,随着血液中破碎的细胞膜升高,而产生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损伤。因此,使用AngioJet进行吸栓的工作总时间建议不超过8分钟。另外,还可以通过围手术期加强水化和碱化尿液,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02
旋转型血栓清除装置
高速旋转的螺旋装置在血栓清除导管内形成稳定的真空区,使血栓进入血栓清除导管并被传送至血栓收集包内。目前国内较常见的旋转型血栓清除装置为Straub机械血栓清除系统。
适用范围
Straub装置在治疗下肢DVT中已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适用范围与AngioJet类似,Straub装置可即刻恢复静脉血流,加快患肢消肿以改善症状,减少溶栓时间及溶栓剂剂量并降低潜在的出血风险。
相关并发症
由于Straub装置通过机械旋转清除血栓可能引起静脉内膜损伤(静脉管壁损伤/破裂),因此,血栓清除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在清除陈旧血栓和通过狭窄性病变时,如出现器械异常振动或声响时,必须及时停止吸栓操作,预防血管损伤、导丝断裂等。
03
大腔导管/鞘血栓抽吸装置
通过将大直径的导管/鞘送至病变部位,利用手动/机械抽吸形成负压,对血栓进行物理抽吸。
适用范围
MAT联合CDT、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股青肿的一线腔内治疗方法,同时能将出血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尤其适用于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MAT具有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利于在没有其他机械血栓清除装置的医院普及和开展,同时可以缩短少患者的总体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关并发症
MAT抽吸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血栓及血液被吸出,引起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因此,贫血患者需慎重选择MAT。另外,由于MAT需要多次导管进出,患者可能会经历更长的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时间,对于相对陈旧的血栓病变MAT作用有限。
文章来源: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716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