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悠悠轻微中暑,耳朵疼,呕吐一天,半副药好了
2025
09-09

悠悠轻微中暑,耳朵疼,呕吐一天,半副药好了

周一下午,带悠悠去打网球,两小时,虽然是有顶棚的风雨场,怎奈高温之下,闷热异常,坐着都汩汩冒汗。

打球出了很多汗,衣服湿透,喝了整瓶矿泉水。

打完球,7点多,去吃晚餐。当天无异常。

第二天一早,6点多和我说,耳朵疼。

我问:耳朵外疼还是耳朵里面疼?说:里面疼。

接着,说是想吐,呕吐一次,都是水。

接着睡,大概是耳朵太疼了,疼哭了,也睡不着,翻来滚去的。

说着话,又开始呕吐,喝的一点水全吐了,头上身上冒冷汗。

症状:

不发烧,不拉稀、无腹痛,就是剧烈恶心呕吐,耳朵疼,吐了三次,都是水状,夹一点食物残渣不多,没精神,四肢无力,一直躺着。

脉弦数稍滑,看舌淡红苔白稍厚,有点口臭。

快九点,药店开门了,抓药两副:

栀子8,紫花地丁8,青蒿8、黄芩8,竹茹8、陈皮6,法半夏8,滑石10、甘草6,枳壳8,茯苓10

熬药期间,给他稍微喝了点粥,然后喝药,喝完不到十分钟,全吐了,连药带粥。

又喝了两勺药,又吐了一回。

然后,暂时没给喝药,也吃不下饭,耳朵还疼,稍缓解了,于是慢慢睡着了,这时候大概是中午十二点多。

到我下午2点上班出门时,还在睡,睡的挺稳。

…….

我6点下班回家,他还在睡。

奶奶告诉我:3点多睡醒后,喝了点粥、吃了块饼。让他再喝一点药,悠悠说害怕又吐了。奶奶安慰他,这次就不吐了。

于是,喝了小半碗药,惊奇的说:哎呀,这次没有吐。

4点来钟,又睡着了。一直睡到晚上8点左右,醒了,精神好,活蹦乱跳。

问他恶心想吐吗?答:不想吐了。

问他耳朵还疼吗?答:不疼了。

吃了点晚餐,一切正常,睡前为了巩固,我让他又喝了一点药。

一天一共喝了半副药,就好了。周三周四,一切如常。

——-

分析:

这个病治的非常快,看似呕吐很凶,一共吐了六次左右,实则药到病除。

这个呕吐来的凶,所以是个急症。

遇到孩子生病,首先需要冷静,然后回想追溯原因。

追溯原因:

1、下午打球了,温度过高,环境过热,津液损失严重,有点中暑。

2、津液损失后,难免喝水过多,中焦聚集了很多水液。

3、剧烈运动后,胃肠功能是不足的,去吃晚餐还吃了肉,难以消化,胃肠的升降受到了影响。

这个时候是不是用藿香正气散呢?因为你看到呕吐,你会想到藿香正气,但是,耳朵疼是上面有热,且他并不腹泻。重点是,他也没有受外寒,而是受了高热。不怕冷,就不是外寒里湿的藿香正气散证。

他是少阳相火夹湿证。少阳相火干扰胃气,胃中浊物随少阳相火升腾造成了上逆,发为呕吐,这种呕吐是热证,非寒湿。

我开的方子就是蒿芩清胆汤。

这个方子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作者为清代名医俞根初,出身浙江绍兴世医家族。

栀子,紫花地丁,青蒿、黄芩,竹茹、陈皮,法半夏,滑石,甘草,枳壳,茯苓

因为耳朵疼痛严重,火热明显,所以加了栀子、紫花地丁。

栀子:善清三焦火热;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更针对耳朵疼的局部症状;

青蒿、黄芩:清透少阳之热,清胆热;

竹茹、半夏、陈皮、茯苓、枳壳:这是温胆汤法,清胆热、化中焦痰湿、和胃降逆止呕;

滑石、甘草:这是六一散,导湿热从小便出。

没有用青黛,因为没有,用栀子代替。

半副药即痊愈。

孩子生病从来没上过医院,都是中药搞定,而且也都不慢,高热也常常一日结束战斗,咳嗽有时费劲点,但我也不带去医院,不知道他什么感染,或者什么炎症,中药最后都能解决。

能解决的原因有二:

第一、因我可以不断地追溯他的生活史以助我分析他的发病原因,有的家长因为不懂得疾病的发病原因,所以遇到孩子生病才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第二,是我可以贴身时刻观察到他的症状,比如呕吐物的性状、咳嗽的声音,发热的热型、汗出状态、大便状态、精神状态等,再配合舌脉,都可以帮我抓到病机,对症下药。

这可能也是一个中医妈妈对于孩子的最大价值吧,能避免用药杂乱,尽可能避免去医院瞎折腾。

不然,一个呕吐上医院折腾一圈,没个一周未必能恢复如初,不见得比中药快。

还有一点,孩子生病了,家长要有点定力。

像这种呕吐,在孩子发热、各类流感、各类胃肠炎中,都太多见了。

小孩受到邪气,很容易吐,与成人不同。很多家长就担心不得了,说喝了药吐了,咋办?

我一般就说吐了继续喝,不怕他吐,吐了再喝,可以喝得少点,喝完暂停观察观察。

汗吐下都是去邪的方法,你想他为什么吐?他有邪气在胃里,导致上冲,任何清胃火降逆的药都有帮助,但是也需要时间起效不是?

所以,这点定力是需要有的。

药虽然吐了,但他不能都吐完吧,总能留一点,留一点就能起作用。过一会儿再喝点,吐了再喝点儿,慢慢儿就好了。

不然的话,你就浪费了一次治好他的机会,抱着上医院了,各种打点滴,既把体质伤了、又没有把胃肠道的邪气处理干净,得不偿失。

有时候,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定力和耐心等待而已。

当然了,有定力耐心等,对于很多家长,还是很难做到了…..

———

休假:7.13-月底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