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六合精英1班龙木略要顺利结课啦,对于这次课程,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一起来看看吧!
应如炯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对从龙法的好奇,始于接触太湖、学习《吴述伤寒杂病论》时被吴老师深种之草。恰逢各家学说教研室推出六合精英班,首门课程就是“龙木略要”,如此良机怎能错过呢?
2个月的学习时间,沉浸在以木立极的熏陶中,打开新视野。既往对于补太阴、温少阴相对比较熟悉;都说少阴肾水与心火关系密切,然水如何化火呢?少阳厥阴在此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通过上部课程的学习,终于弄清楚了水木火的关系:肾水生阴木,阴木(幽冥)转出少阳(显明),则为阳木,阳木化心火;水生木,木生火即命火、相火、心火的关系。风生水起,命曰龙木。阳木不升见少阳湿热下注,阴木不降则厥阴风木上攻。
对于畏寒肢冷者,以附桂等品扶阳,可能尚未显效即先见口疮、牙痛,即雷火未复,龙火升腾之象。“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术加黄连,并泻肝法。”课程下部吴老师详细讲解了从龙法各种用药兼制。从泻肝法起始的黄芩汤类方:三物黄芩汤偏治下焦,六物黄芩汤功偏和胃,理中人参黄芩汤功偏健脾,泽漆汤疗太阴肺形质损伤等等;到兼血虚加当归、川芎化裁为奔豚汤,兼血瘀加下瘀血汤,头面之虚热以菊花配黄芩即侯氏黑散等等,才发现自己以前用药时有多莽撞。听吴老师娓娓道来奔豚汤与二加龙牡汤的主治用药区别;也体会了凉膈散、大柴胡汤、泻青丸这三张看似无关处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太湖的学术体系理论完备,且具备落于实际的操作方法,不至于沉浸与理论实际难以落地。
非常感谢各位班长、教研室老师、班内的师兄师姐们的病案分享讨论解答。“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命火以盈”,理论知识是基石,非常重要,明理方能取象;但最终落实于实操部分,每次的病案分析,都是从龙用药法的不断操练!
李享辉
很长时间没有系统参加太湖的小班学习了,因六合精英班的应运而生,下定决心跟大家一起再学习一遍龙木略要课程,收获颇丰。
龙木略要课程是吴老师对六经病中少阳经的发挥,可以说是集师传、家传与自身感悟于一体的深入阐释。
开篇即揭示出以龙木为核心的冲脉意义所在,水木火,君火、相火、命火之间的关系,冲脉贯通人体中心,在上君火以明,生机不息;在中相火以位,守中不乱;在下命火以盈,勿使亏损。病则或上扰或下注或生风。
在龙木略要课程中吴老师首次提出失传已久的从龙法,龙雷火动,需降服其龙,归位北海。所谓擒而养之,即从龙法。擒而不养,折人阳寿;养而不擒,失之封藏。并提出:不明龙木,何以扶阳!不知擒龙,何以退火!
又从舌脉证治详论少阳病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少阳病与其他五经的密切关系。
龙木诊断涉及到望闻问切,最具特色的是太湖的抓独之法,如鼻梁发青,头面多油,舌边肿胀,舌下红,大小鱼际红,左手关脉弦等等。
最后主要以黄芩和芍药为例详解龙木之用药法。又选出古今多首方剂,从多方面讲解从龙法用方之妙。
六经之每一经后世多有发挥,唯独少阳一经,鲜有专门论述,吴老师结合自己所学,将家传、师传熔于一炉,续从龙法之绝学。有缘者得之,必可活人无数。
杜小倩
眨眼间,在六合精英班学习了近三个月了,三个月充实又难忘,从99年大学入学至今,在我有限的中医学习生涯当中,这是让我此生最难忘的中医学习历程,除了感恩,就是感恩,感恩吴老师的大爱,愿意分享这么多实战的中医内容,让中医真正落地,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那么多派的学术理论之上,却又总是无从下手;感恩群内各位师兄师姐真实案例的分享,和实时在线点拨,让我终于有一种在搭建中医大框架理论的感受。在之前过去的很多年,我对中医的学习方法,一直是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找不到可以跟诊的老师,跟诊也没有人带,也没有人教,效率极其低下。每日沉迷于中医理论当中,又总是和实践难以结合起来,而且老让我有一种闭门造车的感觉,撞破了脑袋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在毕业后这么多年才终于知道了吴老师,遇到了大家,一入吴门深似海,吴师内容之丰富庞杂,让我一种遁入空门,拾得真经之感,看着看着就感觉自己似乎也摸到了中医之门,只后悔机缘没有让我更早一点遇到你们!这前三个月的学习,最深的感受就是,通过真实的案例,不断地去查漏补缺理论的匮乏不足之处,同时,在真实的案例当中去对比师兄师姐们的思维和我的思维不同之处,这两种感觉都非常棒,前者督促我每日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后者让我开始面对真实病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去独立思考打磨中医思维,构建框架。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但是在过往的中医教学当中,学习曲线非常长,想要很好的把握中医的理论,能够相对精准的做出判断,正确的予以处方,其实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若非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再加上名师加持指点和十年坐穿板凳之功,是不可能出师的。再加上名师各家自成流派,中医不传之秘,以及理论的零碎,没有一定的悟性,和好的领路人,入门是非常难的,正如吴老师所说,一个病人,十个医生开出十个方是常有的事,误诊也是常有的事,社会上鱼龙混杂的中医之士,更是让中医蒙受了多少的误解和广大群众的不信任。谁之过,说不清!中医的传承继承之难,创新更难!若非有吴师之大爱,愿开先河,广罗弟子,授人以渔,我又如何能听到如此真传之至理,相信每一个走过中医弯路的人,在接触到真中医的时候,都能立时分辨真伪高下。 虽以我目前的水平,难以和众师兄师姐比肩,没有学习的内容太多,思路有些跟不上,但我相信再给我多一些时间,我也希望和大家能够自由畅谈,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在当今信息交流如此快速便捷的时代,中医不应该在循规蹈矩,各成一派,秘而不传,闭门造车,只有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才能够更快的吸收众人的经验,少走弯路,遇到问题也能够有人交流倾诉提点,这才是正确的进步方式,我们需要这样的团体,走的更快,更好的传承中医,创新中医,发扬吴师之大爱,造福天下众生!
姜翠萍
如果说伤寒论是让我们对六经辨证有一个全面而又详细认识,那么龙木这门课程,让我们对少阳病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和透彻。课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就少阳病的理、法、方、药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很详细的分析,把伤寒,温病,中西汇通,这些思想都很巧妙的结合到一起。课程学习过程轻松又艰难,感觉班长们的处方精炼,自己处方实又困难,但还是跟到师兄师姐们一起前行。十大班长分享了他们临床的精彩医案,比如脂肪瘤、新冠肺炎、还有男性性功能障碍,冠心病,结膜炎,耳炎,更年期,湿疹,带状疱疹等,有详细讲解,风格各异,幽默风趣,有问必答且耐心解答。临床上可以说70%-80%甚至更多疾病都与少阳有关。少阳与厥阴的鉴别,少阳如何传变,不同体质人又是如何传变,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咽喉截……水木火,阳木阴木。阳虚,除了肾阳虚还有肝阳虚,少阳的用药方法,黄芩法,芍药法,对虚实和寒热的认识不要那么对立。为防止使用附子后发生不良反应如何配伍,首先我们要辨它是否有少阴证,是否木克土在太阴,柴胡证见到少阴症多是在厥阴。小柴胡汤的病机条文分解。然后这个少阳的寒和厥阴寒,少阳的气分和血分,少阳的选药柴胡、青蒿、栀子、菊花,都是属少阳用药,它们的不同点,这些都进行了讲解。对个人的临床启发,比如说这个新冠,少阳夹湿体会可使用银柴消毒丹加减。临床体会,牢记湿热分肝胆,内伤外感,有湿热还是可以用生地。少阳与三焦,形气神的疾病,跟少阳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少阳少阴为枢,温与清,温与补。理论上少阳和厥阴就好区分,个人临床体会,少阳厥阴的区分,尤其厥阴用药实际上还是很考功底。感恩遇见,感恩吴老师及太湖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
杨 蒙
太湖的知识深似海,跟随吴老师学习已经八年了,越学习就越上瘾。这次进入六合精英班学习更是收获满满,且不说大量烧脑的知识,就是从班长们的引领和社工老师们对医案分析的角度和层面上,我就感触良多。
《周礼.师氏》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吴老师是名副其实教人以道的良师。六合班首先学习的是“龙木略要”,教我们如何做到“相火以位”,更有“从龙法”帮助平衡病人的身体。课程中,吴老师以黄疸为例,分享了一些中西医汇通做的临床研究。一般的中医生都会分辨“湿重”和“热重”的黄疸。可是临床研究的时候发现有些明明是湿重的黄疸病人,本应该是脉缓、舌苔白,却出现热重的特征如黄腻苔、甚至黑苔,脉数等热重之象。在研究陷入困境的时候,吴老师的团队没有放弃,终于发现:如果湿重的黄疸病人,在继发感染后会出现热重的体征。甚至还算出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比值和脉搏次数,帮助医生诊断。这篇论文发表在现代医学的刊物上。中医一直是以象思维为主导,西医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各有所长。我们新一代的中医人除了学习中医知识之外,更要谦卑包容和客观的看待现代医学,最大限度的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医无中西,存乎一心”。吴老师用实际行动教我们如何成为良医。
六合班注重临床医案的分析,除了10位班长、还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参与医案的讨论,社工们的付出,使我们学员可以“现学现卖”,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在临床上,记忆深刻而且还开拓了很多新思路,大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在这个集体中,社工老师们分析医案的高度和深度令我赞叹不已,有些老师还把思考时走的弯路分享出来引以为戒。我觉得社工们都得到了吴老师在“道”上的真传,带领我们一起进步。
在太湖只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医术一定会精进。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太湖文化”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德高才能成为真正的良医!
文 钦
很荣幸进入各家六合精英班学习,群里大咖云集,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知识,获益良多。通过了知识的又一瓶颈,欣喜万分。感恩感谢太湖平台,让我们有可能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不再浑浑噩噩。
龙木要略的课程是理解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龙是龙火,肝是肝木,主要是少阳厥阴的问题。少阳属阳,厥阴为阴,又通过少阴少阳的枢机联系起来。虚则太阴,实则阳明,出现诸多变化。老师虽还未开讲从龙法,但从龙木要略的课程已初现端倪,很是期待。
太湖的医学知识对某些老师来说相对简单,学三年就有所成。但在太湖的道场里,只要您愿意学,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涌现出如此多的太湖人才。不止是中医的传播和发展,也是道的传承。吴老师在这里种下的这一片杏林和桃林,期待美好的果实,芳香四溢。
刘金艳
在龙木要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群里的各位老师还安排了许多自己的临床病案分析,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使我对龙木又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龙木要略课程讲的龙木,在五行为阳木胆、阴木肝,阴木为体,阳木为用;在六气则为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二者互为表里中见。
在五行与其他脏腑关系,主要是水(肾)生木(阴木生阳木),木生火(心),即命火生相火,相火生君火。三火的生理特性:命火以盈不能亏,相火以位不妄动,君火以明不能熄。病理状态下,阳木往上走不能滋生心火,下注导致遗精早泄;阴木不往下走,则致厥阴冲逆。
中西医结合认识肝,中医肝包括西医肝大部分内容,分泌胆汁消化功能;免疫调节功能;代谢功能。
三阴递进,阳虚患者温少阴不见效应考虑厥阴肝阳虚。抓独:弦而无力,大小鱼际青灰。
有伏邪的患者温少阴易动少阳相火。从龙法用附子配黄芩、芍药、地黄、龙骨等。擒而不养,折人阳寿,养而不擒,失之封藏。特别在血证中,即使阳虚出血,出血必有伏阳,黄土汤用黄芩。
伏邪病与肝胆密切相关。伏邪伏于三阴,正邪不争,转出少阳,正邪相争,外发太阳卫分,太阴气虚则相争不及,相争太过则转阳明。
黄疸病为肝胆的特征性疾病。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取病黄疸用茵陈;六经辨证:太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少阳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热重于湿,茵陈蒿汤;太阴寒湿发黄,茵陈术附汤;少阴阳虚寒湿发黄,茵陈四逆汤。
肝胆的另一特征性疾病:肝炎。五个基本过程: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相争不及传太阴)-肝硬化-肝衰竭
-爆发性肝衰竭(相争太过传阳明)
龙木代表方药:少阳:在经四逆散,在腑黄芩汤,经腑合病,柴胡汤类。黄芩汤法:少阳在腑,兼血虚气逆,奔豚汤。兼瘀血,大黄蛰虫丸。兼脾虚理中人参黄芩汤,六物黄芩汤。夹湿,九味黄芩汤,七物黄芩汤,达原饮。
厥阴:寒化,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热化白头翁汤,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寒热错杂,乌梅汤,用刚椒梅汤,用柔,连梅汤。瘀血,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化癥回生汤。以及发越郁阳麻黄升麻汤。
清肝之药,黄芩清肝还清肺;栀子利胆作用强兼抗菌,菊花清头面目之热,青蒿用于疟疾伏邪。龙葵清肝泻火止血。川楝子清肝、疏肝;抗肿瘤活性,针对生殖系统肿瘤的特殊药物,如乳腺癌,宫颈癌。车前子清肝也补肾;补肝;利湿;止咳。
张庆娟
在太湖参加小班学习有一段时间了!但各家六合精英班的学习经历让我难忘。各家六合精英班包括龙木略要,扶阳,脾胃,中西汇通,医学一统等六门课程。小班亮点是十大优秀班长强强联手,联合打造以病例实战为主导,以临床病例分享为主题,带动学员积极参与讨论,班长重点讲解的学习模式,极大的调动学员学习掌握太湖知识的积极性,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丰富了临床实战经验,开拓思维,掌握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八周的学习,每一天都有学员积极参与分享讨论,班内高手如云,班长各有所长,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感觉学习竟变得主动而有趣,在龙木课程的学习中,最喜欢程循江师兄,王慧永师兄,谭继鸿师兄,李享辉师兄,吴喜华师兄等等优秀太湖大咖的病例分享及讲解,总能让我茅塞顿开,收货良多!不禁感慨,在六合精英班学习真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感谢陈宙班长,李享辉班长前期为我们打造这样一个优秀班级所付出的努力,希望我们后面的学习更加精彩,我将继续努力,在诸位优秀班长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
最后感谢吴老师,感谢教研室,感谢所有的计分员老师及后勤社工老师。感恩太湖每一位师友的遇见。
鸣谢
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李享辉老师、副主任陈宙老师
扶阳教研室主任赵晓丽老师、副主任谭继鸿老师
脾胃教研室主任吴喜华老师、副主任张庆娟老师
各家六合(龙木略要)精英1班班长
李享辉老师、吴喜华老师、赵晓丽老师、谭继鸿老师、程循江老师、王慧永老师、张世军老师、周莉蕙老师、张庆娟老师、陈宙老师
各家六合(龙木略要)精英1班副班长阮清水老师
各家六合(龙木略要)精英1班计分员陈碧芳老师、应汝炯老师、张玉老师、伍辉远老师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83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