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二,抖音方,治疗坐骨神经痛。三,老偏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四,大别山养生堂治疗坐骨神经痛
2025
09-07

一,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二,抖音方,治疗坐骨神经痛。三,老偏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四,大别山养生堂治疗坐骨神经痛

一,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补益肝肾”为核心,需根据病因和证型辨证施治,常见方法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及针灸推拿等,具体如下:

 

一、辨证分型及内治方剂

 

1. 寒湿痹阻型

 

– 主要症状:腰腿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肢体沉重,活动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

– 常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 参考剂量:独活12g、桑寄生15g、杜仲10g、牛膝10g、细辛3g、秦艽10g、茯苓12g、肉桂6g(后下)、防风10g、川芎10g、当归12g、白芍10g、熟地黄15g、甘草6g。

–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方解:独活、细辛、防风、秦艽祛风散寒除湿;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活血;茯苓健脾,肉桂温通经脉,甘草调和诸药。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2. 气滞血瘀型

 

– 主要症状:腰腿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加重,活动后痛甚,局部可有麻木感;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 常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 参考剂量:桃仁10g、红花6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0g、地龙10g、羌活10g、秦艽10g、香附10g、没药6g、五灵脂10g(包煎)、甘草6g。

–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地龙通络止痛,引血下行;羌活、秦艽祛风除湿;香附、没药、五灵脂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3. 肝肾亏虚型

 

– 主要症状:腰腿酸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肢体麻木;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或左归饮(加减)

– 参考剂量(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牛膝10g、杜仲12g、桑寄生15g。

–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 方解: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肝肾、益精血;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牡丹皮清热;牛膝、杜仲、桑寄生强筋壮骨、通络止痛。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二、外治法

 

1. 中药外敷/熏洗

– 寒湿痹阻者:用艾叶、生姜、花椒、独活、桂枝等煎汤熏洗患处,或用温经通络药膏(如麝香壮骨膏)外敷,温散寒湿。

– 气滞血瘀者:用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研末,加酒调敷,或用活血止痛类中药(如当归、川芎)煎汤熏洗,活血通络。

2. 针灸治疗

– 主穴: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

– 配穴:寒湿加关元、足三里;血瘀加膈俞、血海;肝肾亏虚加肾俞、命门。

– 方法:毫针刺法,寒湿型可加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 推拿按摩

– 沿腰臀部及下肢坐骨神经分布区轻柔推拿,重点按揉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缓解肌肉紧张,疏通经络。

 

三、注意事项

 

–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久坐、弯腰负重,减少神经压迫。

– 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增强腰椎稳定性。

– 用药及针灸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尤其腰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需结合病因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分型针对性用药,配合外治及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二,抖音方

1风寒湿邪导致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两味药煮水喝:

伸筋草15克    

羌活10克,煮水喝!

肿的比较厉害的话

加秦艽6克,萆薢10克

一起煮水喝!

2活络效灵丹

来源与主治症状

 

活络效灵丹出自近代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瘀滞所致的多种病症,具体症状表现为心腹疼痛(如胃脘痛、腹痛等)、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症瘕积聚等。这些病症多因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

 

方剂组成与剂量

 

– 当归15克

– 丹参15克

– 生明乳香15克

– 生明没药15克

 

功效

 

活络效灵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方中以活血化瘀之法,使瘀血去,经络通,疼痛自止,对于各种瘀血阻滞之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方解

 

–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在本方中,当归主要发挥其活血养血的作用,使瘀血得化,新血得生,且能行血中之气,有助于气血的运行。

–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丹参善走血分,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为活血化瘀的常用药,与当归相配,增强了活血祛瘀的作用。

–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乳香能活血散瘀,伸筋止痛,对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且能促进疮疡的愈合。

–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功效与乳香相似,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二者相须为用,可增强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法

 

– 原书用法:上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 现代用法:一般作汤剂,将上述药物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分2 – 3次温服。也可根据病情制成散剂,每次3 – 6克,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用活络效灵丹,因为方中活血化瘀药物较多,可能会导致流产。同时,在使用该方剂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加减应用。

 

活络效灵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其原方组成是当归五钱(15g)、丹参五钱(15g)、生明乳香五钱(15g)、生明没药五钱(15g)。

 

功效

 

该方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适用于气血瘀滞证,可治疗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病症。

 

方解

 

–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既能养血,又能行血,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

–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善于走窜,能活血通络,散瘀止痛。

– 没药:功效与乳香相似,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活血行气、化瘀止痛之力。

 

用法

 

原书记载是上四味,作汤服。若为散剂,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症状表现

 

临床上出现因瘀血阻滞导致的局部疼痛,如刺痛、痛有定处,疼痛多在夜间加重,局部可能伴有肿块、瘀斑等,舌象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多为弦涩等表现时可考虑使用该方。不过,具体使用还需结合整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请问你是自己出现了类似症状想要使用这个方剂,还是在研究相关医学知识呢?近期是否有做过相关的检查,比如超声、血液等检查?

3通督活血汤

通督活血汤基本信息

 

通督活血汤主要用于治疗因肾气不足,督脉空虚,复感外邪或劳伤,致气血瘀滞于督脉,经络不通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疼痛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劳累及受寒后加重,得温痛减。还可伴有下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麻木加重,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方剂组成与剂量

 

– 黄芪18克

– 当归9克

– 丹参9克

– 杜仲9克

– 没药6克

– 独活6克

– 桑寄生15克

– 牛膝9克

– 鹿角片(先煎)9克

– 泽兰6克

 

功效

 

具有益肝肾、补气血、通经络、行瘀血的功效,旨在通过调节气血、滋补肝肾,改善督脉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从而缓解疼痛、恢复肢体功能。

 

方解

 

– 黄芪:甘温,为补气要药,可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气血运行,为君药。

– 当归、丹参: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二者活血养血,辅助黄芪以通利血脉,共为臣药。

– 杜仲、桑寄生、鹿角片、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鹿角片补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这几味药共奏补肝肾、强筋骨之效,且鹿角片可通督脉,有助于恢复督脉气血,为佐药。

– 没药、独活、泽兰: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此三味药可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缓解局部疼痛与不适,亦为佐药。

 

用法

 

一般将上述药材加入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后,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30 – 40分钟,取汁。一剂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需注意,该方剂为处方药,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妇忌用,因为方中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稳定。

 

你是因为自身有类似症状考虑使用,还是在学习相关知识呢?目前是否有做过腰椎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近期疼痛症状是否有加重趋势?

三,老偏方治疗坐骨神经痛

四,大别山养生堂治疗坐骨神经痛

按照小燕飞视频动作做,切睡硬板床!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