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练太极别瞎比划!身上这六处“活根”,练透才算真进门
2025
09-06

练太极别瞎比划!身上这六处“活根”,练透才算真进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常听人念叨“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可不少朋友对着视频学拳,招式摆得挺像,身子却总“发飘”,没那股子稳当劲儿。其实啊,太极的门道不在外形多花哨,全在身上这六处“根”——得把它们练“活”了,拳才有魂,功夫才上身。今儿个就跟大伙儿掰扯掰扯这六处“活根”,咱一处一处说,慢慢琢磨。

一、身根:“意”要通,身子才听话

“身根”不是胳膊腿的硬骨头,归根到底是“神”和“意”。这“意”不是瞎琢磨,它就像身体里的小电流,能顺着神经网络窜遍全身。老辈人说“用意打拳”,说白了就是让这股“意”领着神经走——放松不是软塌塌,绵柔不是没力气,节节贯穿也不是光拧关节,练的都是神经传导的机灵劲儿。“意”到了,神经就通了,身子自然跟着动。这根练通了,全身才像长在自己身上,怎么动都顺。

二、肩根:劲从胛骨出,胳膊才有“鞭劲儿”

好多人打拳肩膀绷得像块铁板,力气全憋在肩头,发不出去。真练家子的劲,是从肩胛骨缝里“旋”出来的。你得把后背夹脊穴那片练活,让菱形肌长点劲儿,肩胛骨能转起来——这样胳膊一伸,不僵不硬,像甩鞭子似的又绵又沉,不管是画圈还是推掌,那股劲都从胛骨深处透出来,肩膀也不酸不僵。

三、腰根:腰是“主宰”,松活才出掤劲

“太极腰,是主宰”,这话错不了。腰根不是死顶腰板儿,关键在“松活”。先让腰椎松下来,别跟人较劲,再悄悄收一下丹田——你会觉出腰两侧的筋膜,像小气球似的微微往外鼓。这股含蓄的鼓劲儿,就是太极里说的“掤劲”。腰练活了,全身转起来才整,走架也稳当。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腔根:丹田当“引信”,腔子要像“蒸汽机”

内家拳的“内味儿”,全在腔根上。你把丹田想成打火机的“引信”,胸腔、腹腔就是“火药库”——丹田轻轻一缩,内气“噌”地就鼓荡起来,从肚子到胸口,整个人像台慢慢转的蒸汽机,浑身都透着股往上涌的劲儿。这腔子劲练出来,拳才有内在的撑劲儿,不是空架子。

五、胯根:腹股沟一拧,裆劲自然来

胯根不活,打拳就发僵。关键在腹股沟那两道沟——打拳时别让它僵着,要像拧毛巾似的交错着抽拉,带着大腿根的大转子转起来。这一拧,裆部的“裆劲”、骶髂的劲儿就都醒了,下盘也跟着稳了。不管是出腿还是转身,身子都不晃,踏踏实实的。

六、脚根:脚底“活”了,重心自个儿滚

脚根不是死踩地面,得练“活”。站着的时候,五趾微微抓地,涌泉穴虚虚含着劲,跟腱轻轻提一提、放一放——就这么点小动作,脚底像装了滚珠,重心能自个儿来回滚。走架、推手时,用脚底控住重心,怎么走都稳,还灵便,这才是真“腾挪”。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六处“根”,别贪多求快,先一根一根摸透:身根练“意领神经”,肩根练“旋胛出劲”,腰根练“松活鼓劲”,腔根练“内气鼓荡”,胯根练“拧抽带劲”,脚根练“活脚控重心”。等每一处都有了体感,再慢慢往拳里合,最后融成一股整劲——全身像个浑圆的活球,触哪儿哪儿有反应,分不出哪是身根、哪是脚根。

说到底,练太极不是摆样子,是唤醒身子的“活劲儿”;不是用蛮力,是运骨子里的“内劲”。咱不用急,一天练一点,一天悟一分,身子自会给你答案——等啥时候觉得拳沉了、劲顺了,动作里有东西了,那就是功夫找上门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